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货膨胀持久性特征对货币政策的分析和策略选择起着关键性作用。客观评估现阶段中国通货膨胀持久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将为央行在货币政策制定和执行中权衡保增长、调结构和稳物价三者之间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但是,已有研究在分析中国通货膨胀持久性动态变化的影响因素时,主要沿袭研究发达经济体的研究范式,只关注总量目标而忽视了结构问题,只关注共同因素而忽视个体特质,而结构变化和个体特质意味着宏观调控基础的变化以及政策传导机制的变化。在中国,银行信贷渠道是货币政策传导的主渠道,银行信贷总量和结构的变化会对物价产生影响,即使在周期性银行信贷因素减弱后,伴随着结构调整中增长动力在行业间的部分转移,产业结构的变化也可能导致通货膨胀持久性的变化。因此,本文从银行信贷及其期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两个方面重点进行分析其对中国通货膨胀持久性的影响。现有研究在评估通货膨胀持久性的变化特征时,均假定通货膨胀的静态水平为0或者是恒定不变的常数,从而采用通货膨胀的实际值作为通货膨胀持久性的替代变量。但在现实中,各国央行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时,通货膨胀目标值并非一成不变,而是经常根据客观经济形势进行调整。在此情况下,如果不考虑通货膨胀目标值变动而直接使用通货膨胀实际值,则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持久性的高估和不必要的政策成本。因此,本文采用通货膨胀缺口作为通货膨胀持久性的替代变量,并将通货膨胀缺口引入菲利普斯曲线模型,采用新凯恩斯混合菲利普斯曲线(Hybid New Keynesian Phillips Curve,HNKPC)对中国通货膨胀缺口的持久性特征进行考察与分析,并运用Blanchard-Quah结构分解方法分析银行信贷及其期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对通货膨胀缺口持久性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有关中国通货膨胀缺口持久性特征的研究表明:基于政策目标、趋势目标和固定目标三种通货膨胀目标值的中国通货膨胀缺口持久性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趋势目标与政策目标两种方法构建的通货膨胀缺口持久性的估计值较为接近,而固定目标构建的通货膨胀缺口持久性高于前两种情形,说明固定目标下的货币政策成本会更高。并且在目标值高于实际值情形下的通货膨胀缺口持久性更高。有关中国通货膨胀缺口持久性的影响因素的研究表明:第一,从货币层面来看,银行信贷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渠道。在需求冲击、供给冲击以及信贷总量(期限结构)三种结构冲击中,政策目标和趋势目标两种通货膨胀缺口都主要受到需求冲击的影响,供给冲击的贡献低于需求冲击。相较于政策目标通货膨胀缺口,银行信贷总量及其期限结构变量对趋势通货膨胀缺口冲击的贡献度小。银行信贷总量冲击对两种通货膨胀缺口的贡献度都最小,中长期信贷对趋势目标通货膨胀缺口的冲击高于其对政策目标通货膨胀缺口的冲击,而短期信贷对政策目标通货膨胀缺口的冲击高于其对趋势目标通货膨胀缺口的冲击。第二,在实体经济层面,将转轨时期作为中国经济结构最重要内容的产业结构调整作为诱发通货膨胀缺口持久性变化的重要实体经济冲击因素。研究表明,第一和第二产业的发展弱化了通货膨胀缺口持久性,第一产业的作用更为显著,而第三产业则强化了通货膨胀缺口持久性。各产业结构变化对通货膨胀缺口持久性的冲击力度大小分别为第一、三、二产业。因此,治理通货膨胀也必须考虑产业结构调整因素的影响。第三,综合从货币层面和实体经济相互影响来看,产出缺口和银行信贷增加都会强化政策目标和趋势目标通货膨胀缺口持久性,而第一产业的加快发展对两种目标通货膨胀缺口持久性具有明显的弱化作用。产出缺口和短期银行信贷都是影响通货膨胀缺口变动的重要因素,在政策目标情形下,银行信贷冲击的贡献度更大,而在趋势目标情形下,产出缺口的作用更为明显。本文研究结论表明,通货膨胀缺口本身具有一定的持久性,通货膨胀目标的选取对于通货膨胀持久性合理评估至关重要,采用通货膨胀缺口而非通货膨胀的实际值有利于克服稳态通货膨胀为0或恒定常数的假设可能导致的通货膨胀持久性的高估。货币层面和实体经济层面的结构变化会影响中国通货膨胀持久性的变化,合理引导通货膨胀趋近其目标值必须充分考虑银行信贷期限结构和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以避免政策超调。在信贷总量适度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增加中长期银行信贷的比重。同时,稳定第一产业的增长,在产业结构优化的基础上弱化通货膨胀缺口持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