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规模巨大的既有住宅已不同程度地出现结构老化、功能退化等问题,而新建住宅在数量上难以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居住需求,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住宅再生成为必要。住宅再生,是对衰退的住宅系统采取的以提升住宅价值,满足居住需求为目标的工程活动,它包括三个层次的含义:以功能转换为核心的住宅改造;以文化内涵继承为前提的住宅重建;以激活、修复、生长为阶段的住宅更新。住宅再生研究已经取得丰富成果,但作为研究核心的住宅、环境、人相互作用问题,尤其是非接触条件下相互作用问题,却无法得以完满解决。场论的引入,能从场的角度出发,解决住宅与环境、住宅与人的相互作用问题,有效利用数学公式,客观决定参数,对这种相互作用进行度量。本文的研究内容与主要成果有:(1)基于物理学场论的建筑场构成要素研究从哲学角度出发,提出建筑场客观存在的假设,并借鉴物理学场论的研究成果,构建建筑场力分析框架,对商业项目的场力及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实证建筑场场力公式,证明建筑场客观存在性的假设。进而重新诠释建筑场的定义,分析建筑场特征,并对建筑场构成要素:建筑场场力、场强、场势等理论问题进行探索性研究。(2)住宅场力模型的建立及分析以建筑场论为基础,提出住宅场的明确概念,分析住宅场的特征,提出住宅场力计算公式,建立影响指标体系,构建住宅场力数学模型。即以住宅性能Vi、住宅需求度Dj、距离Rij、区域环境影响因子k这四个指标计算出住宅场力的大小,反映住宅与人相互作用的强弱程度。住宅的性能演变、空间演变、居住分异的产生,是在保证住宅场力大于1的约束条件下,各个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3)基于住宅场力模型的住宅再生机理、基准、途径研究住宅系统的衰退、老化,是时间作用下,场力不断递减的结果。通过一定的工程活动,提高k、Vi、Dj,减小Rij,增加场力Fij,可促进住宅再生。从住宅场力的值域出发,建立住宅再生的基准,从定量角度提出住宅再生四种途径:遗产保护、改造适应、修复加强、拆除重建,并分析住宅再生过程中来自社会场、经济场、心理场、管理场的调节机制,从实践操作层面为住宅再生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4)基于建筑场的住宅再生实证研究以武汉市青山区特色街坊再生为例,通过16个街坊住宅性能、住宅需求度、居民一次性出行时间的调查,计算住宅场力,并根据计算结果,结合居民改造意愿调查,确定再生途径与方法,验证住宅场力模型构建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