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手机成瘾指的是手机的无控制使用,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生理、心理与社会问题,往往伴随戒断性、耐受性、情绪改变等症状,属于行为成瘾的一种。现如今,手机成瘾在大学生群体中,已成为一种越来越普遍的现象,得到了国内外研究者较为广泛的关注。目前,国内外关于手机成瘾的研究多涉及相关量表的编制及其影响因素,如,人口学变量,人格特质等。国内虽也有不少学者尝试编制手机成瘾相关量表,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量表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较低,量表内部各维度所包含项目数不均匀等。台湾学者Lin等编制的智能手机成瘾量表(SPAI)在台湾运用较为广泛,同时也有国外学者对其进行修订,将其西方化。所以,研究一拟将台湾版本的SPAI引入大陆,对其进行修订,以期获得适合大陆大学生的、严格符合测量学标准的、具有高信效度的智能手机成瘾量表。此外,前人研究发现抑制控制能力与网络成瘾、赌博成瘾等行为密切相关,成瘾行为往往伴随抑制控制能力的损伤。抑制控制通常是指对个体对优势反应或习惯性行为的控制能力,是人们基于环境做出灵活反应及行为的重要能力之一。Zelazo与Müller将抑制控制分为“冷”抑制控制与“热”抑制控制。“冷”抑制控制经常采用经典的stroop任务、经典的Go/Nogo任务等;而“热”抑制控制的测量则更多的使用情绪刺激材料,如对成瘾个体呈现成瘾相关的词语或图片。已有研究发现,手机成瘾者存在“冷”抑制控制能力缺陷,但并未进一步考察“热”抑制控制能力是否存在损害。因此,研究二试图考察在手机相关线索出现的情况下,成瘾者大学生对手机相关词汇的抑制控制能力,也就是“热”抑制控制能力。研究一主要对SPAI进行大陆本土化修订。招募540名大学生参与初步施测过程,确定正式问卷;随后,419名大学生参与正式施测过程,同时完成SPAI-R、Rosenberg自尊量表、UCLA孤独量表与手机成瘾指数量表(MPAI),并选取58人在两周后进行重测。结果表明,SPAI-R大陆版包含耐受性、戒断性、强迫行为、睡眠问题与人际问题5个维度,共16个项目;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模型拟合较好(?2/df=2.546,CFI=0.921,TLI=0.899,RMSEA=0.061,SRMR=0.052);量表总分与孤独感、MPAI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6、0.67,同时与自尊相关系数为-0.23,均达到显著水平;全量表分半信度、内部一致性系数与重测信度分别为0.82、0.87、0.83。研究二采用手机相关Go/Nogo范式,单因素两水平(高手机成瘾倾向组、低手机成瘾倾向组)的组间实验设计考察手机成瘾者对手机相关词语的抑制控制能力。首先通过SPAI-R大陆版筛选被试,在西南大学共发问卷385份,选取量表得分位于前27%的38名被试作为高手机成瘾倾向组,量表得分位于后27%的33名被试作为低手机成瘾倾向组。所有被试均完成手机相关Go/Nogo任务,之后填写相应问卷(Barratt冲动性人格量表、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结果发现,高手机成瘾倾向被试的Nogo正确率显著低于低手机成瘾倾向被试;Nogo正确率与量表总分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0.269,p=0.02),量表总分越高,Nogo的正确率越低。该结果显示,手机成瘾大学生抑制控制能力存在缺陷,高手机成瘾倾向大学生的抑制控制能力显著低于低手机成瘾倾向大学生。研究二还发现,较低手机成瘾者而言,高手机成瘾者自我控制能力更差,冲动性更高。综上,根据本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智能手机成瘾量表大陆修订版(SPAI-R)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测量中国大学生手机成瘾的有效工具;(2)SPAI-R大陆版包含16个题目,分为五个维度:耐受性、戒断性、强迫行为、人际问题、睡眠问题;(3)在手机相关刺激出现的情况下,高手机成瘾倾向大学生的抑制控制能力存在缺陷,显著低于低手机成瘾倾向大学生。(4)高手机成瘾倾向大学生冲动性更高,自我控制能力更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