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V+O1)+O2”结构为对象进行研究。文章以“表—里—值”小三角理论为研究思路,辅以配价理论、认知语言学理论、语法化等多种理论和方法,对“(V+O1)+O2”结构进行多角度的描写和论述。在研究中尽可能做到形式与意义相结合,静态与动态相结合,描写与解释相结合。 全文主要包括六个部分: 一、“(V+O1)+O2”结构的发展情况扫描。这一部分主要考察了“(V+O1)+O2”结构近些年来的发展情况,发现它的使用越来越流行,能带宾语的动宾式组合“V+O1”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已达到了762个。 二、“(V+O1)+O2”结构的句法分析。这一部分主要考察了“(V+O1)+O2”结构的形式表现和宾语O1与O2,发现“2+2”音组模式是“(V+O1)+O2”结构的优势音节组配方式,宾语O2大部分是体词性宾语。 三、“(V+O1)+O2”结构的语义分析。这一部分首先考察了“(V+O1)+O2”结构中宾语O2的语义类型,发现宾语O2有十种语义类型,其中的体词性处所宾语是其优势类型,然后考察了“(V+O1)+O2”结构中动宾组合“V+O1”与宾语O2的语义匹配情况。 四、“(V+O1)+O2”结构中“V+O1”的配价分析。这一部分考察了“(V+O1)+O2”结构中“V+O1”的配价情况及其配位方式的转变,发现“V+O1”是多价的,其中的真二价是由准二价转变而来的。 五、“(V+O1)+O2”结构中“V+O1”的语法化分析。这一部分考察了“(V+O1)+O2”结构中动宾动词“V+O1”的来源及其词化过程,发现动宾动词“V+O1”来源于动宾短语,并且经过了结构上的凝固,意义上的融合,在较高使用频率推动下完成了其词化过程。 六、“(V+O1)+O2”结构的语用分析及认知解释。这一部分首先考察了“(V+O1)+O2”结构的语用环境,发现它主要运用于报纸标题中;然后考察了“(V+O1)+O2”结构独特的语用价值;接着对“(V+O1)+O2”结构的规范化情况进行讨论,认为“(V+O1)+O2”结构存在的合理性是毫无疑问的,但还有部分“(V+O1)+O2”组合需要进一步规范;最后运用“图形/背景”理论分析了“(V+O1)+O2”结构形成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