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源问题是全世界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之一,开发氘氚核聚变能被认为是解决人类能源问题最有前途的途径。虽然开发氘氚核聚变能的可行性从理论上得到了论证,但是要真正将聚变能推入商用工程上还有很多难题需要攻克,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就是材料问题。包层是未来聚变堆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部件,起着氚增殖、热传递、防辐射等诸多重要功能,包层技术的发展直接影响到聚变技术的发展。然而,如何制备大批量、高品质、作为未来聚变堆包层中氚增殖剂候选材料的 L iP b共晶以及如何改善液态氚增殖剂/液态第一壁与包层结构材料的相容性仍是发展聚变技术面临的难题。本论文主要着眼于以上两个问题,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希望本研究工作能为工程上解决相关问题提供理论指导。 为此,本论文构建了Li、Pb、Fe的元素势以及Li-Pb、Fe-Li合金势,并对这些势函数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表明,这些势函数能较好地重现本文所检验的物理量。基于这些势函数,模拟研究了不同温度下 Li-Pb界面的合金化,仔细分析了界面合金化过程和合金化产物。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Li-Pb界面的合金化过程都包括三个主要的阶段—界面无序化阶段、有序相形核阶段和有序相长大阶段。界面上形成的有序相都是B2-LiPb金属间化合物,B2-LiPb很稳定,起到扩散阻挡层的作用,阻碍界面两侧Li、Pb原子的进一步合金化。此外,该研究还表明,不同温度通过影响Li、Pb原子互扩散的快慢及界面处B2-LiPb形核时间的早晚来影响制备得到的L iP b共晶结构的均匀性。 研究了 Fe-Li固-液界面的性质,界面性质表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和温度依赖性。对Fe(001)-Li和Fe(110)-Li固-液界面来说,温度较低时界面附近的液态Li沿界面法向出现了明显的分层现象,而且这些原子层呈现出与液态 Li接触的 Fe晶面相同的对称性。虽然500K时在Fe(111)-Li固-液界面附近也观察到了液态 Li的分层现象,但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这些液态 Li层比另外两个界面附近的液态 Li层消失得更快。此外,温度相同时Fe(111)-Li固-液界面附近的液态Li在界面内的有序度比前两个界面附近的要低。从界面附近Li原子的扩散性能来说,三种情况下都是越靠近界面,Li原子的扩散能力越弱,但是对应位置处Fe(111)-Li固-液界面附近的Li原子扩散得稍快一些。相容性方面,Fe(111)-Li固-液界面情况下固态Fe与液态 Li的相容性比另外两种情况下要差,因为这种情况下 Li原子更容易向Fe块中扩散。分析发现,界面性质的各向异性与不同界面情况下界面处Fe原子稳定性的差异有着密切的联系。对这三个界面而言,温度对其界面性质的影响非常相似,随着温度的升高,界面附近液态L i的有序度逐渐降低,L i原子的扩散能力逐渐增强,而且Fe、Li的相容性也逐渐变差。 此外,还模拟研究了 Fe原子在液态 Li中的团聚行为及团聚产物对液态 Li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溶解在液态 Li中的 Fe原子会逐渐聚集成团,而且温度越高,Fe原子的团聚越快。有趣的是形成的 Fe团簇会导致液态 Li粘度的增加,而且我们发现Fe团簇的尺寸越大粘度的增量也越大。 最后,对比研究了 Fe(001)-Li固-液界面和 Fe(001)表面在能量为20keV的 Fe原子辐照下的响应。分析显示,辐照下界面和表面形貌结构的演化及Fe块内缺陷的演化都非常相似。界面和表面的辐照区都受到了比较明显的损伤,辐照区都溅射出了一定数量的Fe原子,从而形成了一个周围有脊形凸起的火山口状陷坑。两种情况下,弛豫充分的Fe块内辐照缺陷的滞留率都非常低,界面辐照情况下辐照没有直接导致大量Li原子进入Fe块。液态Li的存在有利于喷射出的Fe原子团聚,而且厚度在4.13~8.95?之间的液态Li层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弱穿过其中的高能Fe原子对Fe块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