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通过临床应用芪黄颗粒联合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阴两虚夹瘀证)观察其效果,客观评价两药合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T2DM气阴两虚夹瘀证型的DPN患者60例,每组30例,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先行糖尿病基础治疗,然后予以对照组单纯应用甲钴胺,治疗组则采用芪黄颗粒联合甲钴胺的治疗方案,时长均8周。比较患者的血糖(FPG、PBG、Hb A1c)、血脂(TG、TC、HDL-C、LDL-C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临床应用芪黄颗粒联合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阴两虚夹瘀证)观察其效果,客观评价两药合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T2DM气阴两虚夹瘀证型的DPN患者60例,每组30例,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先行糖尿病基础治疗,然后予以对照组单纯应用甲钴胺,治疗组则采用芪黄颗粒联合甲钴胺的治疗方案,时长均8周。比较患者的血糖(FPG、PBG、Hb A1c)、血脂(TG、TC、HDL-C、LDL-C)、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潜伏期、MDNS量表评分、中医症候积分等前后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结果(1)疾病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83.3%,显著大于对照组的63.3%,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治疗后,患者的糖脂指标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治疗组FPG、PBG、TG、TC、LDL-C、HDL-C等指标水平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治疗组的治疗方案疗效优于对照组。但两组Hb A1c无差异P>0.05,改善不明显;(3)治疗后,比较患者组内MNCV、SNCV传导速度及潜伏期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的神经传导速度提升幅度以及潜伏期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4)治疗后,患者MNDS评分及中医症候进行组内比较P<0.05,但对照组单项自汗盗汗、腰膝酸软症候积分P>0.05;两组患者行组间比较MNDS评分及中医症候总分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单项中医症候积分行组间比较其中两组患者自汗盗汗、肌肤甲错、腰膝酸软的症状改善疗效相当P>0.05;(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均未发生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结论芪黄颗粒源于张锡纯的百年消渴名方玉液汤,通过加味活血化瘀药物,对消渴痹病有一定的疗效。作为中成药物,现成可用,无论是携带还是服用都比较便捷,适用范围广,且价格适中。全方药物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符合DPN的病因病机,DPN患者在发病过程中出现的肢体疼痛及麻木感被明显缓解,改善了气短懒言、口干饮多、倦怠乏力、五心烦热等临床症状。通过应用于临床中,进行相关指标的观察,发现芪黄颗粒联合甲钴胺治疗气阴两虚夹瘀证型的DPN疗效可观,能有效调节血糖血脂,提高神经的传导速度,缩短潜伏期,MDNS评分降低,临床症状及体征得到相应的改善与减轻,未见不良反应的发生,优于单纯使用甲钴胺组,发挥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病优势,利于患者接受,并且认可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其他文献
现今,肿瘤标记物检测在肺腺癌诊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肺腺癌侵袭、扩散或转移的情况下,肿瘤标记物仍显示出高效的提示功能,但也存在一定局限性。骨作为肺腺癌最易转移的部位之一,在被肺腺癌侵袭前后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变化与肿瘤标志物在肿瘤骨转移中的作用更值得探究。传统肺腺癌相关肿瘤标记物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癌胚抗原(CEA)、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等。近年来,肿瘤标志物与癌症之间的联系
1目的以持续性过敏性鼻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针刺联合西药与单纯西药的临床疗效,探讨针灸联合西药治疗持续性过敏性鼻炎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以此观察针灸联合西药治疗持续性过敏性鼻炎的近、远期疗效。2方法本研究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40例持续性过敏性鼻炎患者,按照中央随机法(采用e Med Inform IERS+EDC系统,由北京灵迅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承担中央随机和数据管理)分
目的:1.本研究根据整理中药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VCIND)的临床研究文献,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总结分析其中组方及用药规律,为今后临床和科研提供参考。2.通过对61例气血亏虚证VCIND患者的临床观察,探求加味定志小丸治疗该病的临床疗效,为治疗VCIND提供新的思路。方法:1.数据挖掘:通过计算机检索建库起至2
目的:观察艾灸对RA患者肺功能变化的影响,并分析肺功能变化与炎症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出的66例RA患者,随机分为RA观察组和RA治疗组,每组33例。并再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设立健康对照组。治疗前,RA患者与健康对照组需检查肺功能并进行比较。RA观察组予以西药塞来昔布(0.1g/次,每日2次)及来氟米特(20mg/次,每晚1次)口服治疗。RA治疗组在RA观察组治疗中加入艾灸疗法。艾灸具体方法:对
目的:观察调背振阳针刺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医针灸治疗提供可行的新思路。方法:依据本次研究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取70例符合要求的病例,应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5例,两组均接受一周6次的针刺的治疗,10次针刺为1疗程,共计2疗程。在针刺治疗前后,分别比较、分析所有患者进行VAS疼痛评分和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20分法以评定患者的最终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及对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为中医药防治T2DM,延缓疾病进展,预防并发症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方法:收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T2DM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予以生活方式干预、饮食指导、药物调控血糖等对症治疗,此外,对照组予以普通针刺胃脘下俞穴及肾俞穴,观察组予以电针胃脘下俞穴及肾俞穴,总疗程均为四周。观察两组治疗
目的:通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评价火针治疗AHZ(肝经郁热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AHZ(肝经郁热型)随机分为普通针刺组和火针组,普通针刺组予以西药加普通针刺治疗,火针组予以西药加普通针刺加火针治疗,治疗前后测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治疗前及每周治疗后测评带状疱疹综合疗效评分。记录患者止疱、结痂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基于经筋理论的关刺法结合头针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疗效,并与传统针刺法结合头针法进行对照研究,综合评价二者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缺血性中风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提供一种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将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72例患者通过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受试者的基础治疗均为神经内科基础治疗及头针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结合关刺法,对照组结合传统针刺法,针刺
1目的通过比较循肺经取穴、循心经取穴对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循经针刺对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的有效性,以期为经脉循行“体表-内脏”联系提供客观的临床研究证据。2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36例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随机分为肺经组(18例)、心经组(18例)。两组均在基础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针刺,循肺经取穴组:太渊、尺泽、列缺(均双侧),循心经取穴组:神门、阴郗、少海(均双侧),两组均接受4周共1
目的:研究通窍活血汤联合球囊扩张术对于大脑中动脉狭窄引起的脑梗死伴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选取大脑中动脉狭窄导致的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47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24例)、对照组(23例)。两组患者均行球囊扩张术并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通窍活血汤,疗程1月。详细记录两组患者在术前、术后3天及术后1月MMSE评分、Mo CA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