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区坡耕地秸秆生物炭应用效应及农户接受意愿调查

来源 :东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shiseg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土肥力高、适宜耕作,是宝贵的农业生产资源。东北黑土区为全球四大黑土区之一,土层肥沃、生产力强,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但多年来,盲目追求高产、掠夺式农业经营方式、不合理施肥和大机械的使用,使黑土区农田生态环境持续恶化,黑土耕层变浅,土壤结构破坏,土地有机质和保水能力下降,水土流失面积扩大,侵蚀强度增加,黑土质量退化日益严重,严重威胁了黑土区的粮食生产能力,保护我国珍贵的黑土地资源已刻不容缓。东北地区作物秸秆资源丰富,但大部分通常被露天焚烧,不仅浪费了秸秆资源而且还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生物炭是作物秸秆、动物粪便等原材料高温裂解而成的一种富含碳素的固态产物。生物质炭化还田技术不仅有利于实现农业循环,还有利于实现废弃生物质高效利用。目前对于生物炭应用效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炭施用后对土壤理化性质、作物生长、土壤水分运动参数等方面的影响,从综合角度进行的研究较少,特别是对中长期施加生物炭后综合效益的研究以及施加生物炭对土地生产力的持续效应更是鲜见报道;另一方面现有研究多是基于试验层面的,而基于农户视角的研究还略显不足。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采用试验研究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探究黑土区不同生物炭应用模式的综合效益和一次性施加生物炭对黑土区土地生产力的持续效应,并就农户对生物炭的接受意愿展开调查,得到主要结论如下:
  (1)连续施加生物炭的综合效益研究
  于2015年在黑龙江省北安市红星农场开展为期4年的试验研究,设置生物炭施加量分别为0t/hm2(C0)、25t/hm2(C25)、50t/hm2(C50)、75t/hm2(C75)、100t/hm2(C100)的五个处理,分析不同施炭模式的综合效益。结果表明:在生态效益方面,生物炭可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肥力、提高土壤蓄水保土能力,连续施用两年,施炭量为50t/hm2时,土壤蓄水保土效果最佳;连续施用三年,施炭量为50t/hm2时,土壤结构最为理想;连续施用四年,施炭量为100t/hm2时,土壤肥力最好。在经济效益方面,生物炭能够有效的提高作物节水增产性能及其经济产值,施用一年,施炭量为75t/hm2时,水分利用效率达到最大值,较C0提高25.03%;连续施用两年,施炭量为25t/hm2时,生物炭利用效率最大,施炭量每增加1t,产量增加11.20kg;连续施用三年,施炭量为50t/hm2时,大豆增产效果最佳,较C0增加17.40%;连续施用四年,施炭量为50t/hm2时,收益达到最大值,为63336.80元/hm2。采用改进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测算不同生物炭应用模式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综合效益,结果显示,生态效益指数在连续施用三年生物炭,施炭量为50t/hm2时取得最大值,为0.4846;经济效益指数在连续施用四年生物炭,施炭量为25t/hm2时取得最大值,为0.2730;综合效益指数在连续施用三年生物炭,施炭量为50t/hm2时取得最大值,为0.7317。黑土区最佳生物炭施用模式为连续施用3年生物炭,施炭量为62.30t/hm2。
  (2)一次性施加生物炭的可持续效应研究
  于2016年在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院万家试验站开展为期3年的试验研究,设置CK(不施用生物炭)和BC(2016年施用75t/hm2生物炭,2017年、2018年不再施用生物炭)两个处理,分析施加一次生物炭对土地生产能力的持续效应,结果表明:一次性施入生物炭后,土壤结构得以改善,保水保土和节水增产效应显著提高。但生物炭对土地生产力的持续效应逐年减弱,随着生物炭施用年限的延长,BC处理土壤容重线性递增,孔隙度、土壤营养指数、饱和含水率、田间持水量、凋萎系数线性递减,径流系数和单位降雨量的土壤侵蚀量呈对数递增,大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呈幂函数递减和线性递减。采用改进的TOPSIS模型测算各年土地生产力指数,各施炭处理土地生产力指数逐年降低;GM(1,1)模型预测结果显示,一次性施用75t/hm2生物炭对土地生产力的影响可持续5~6年。
  (3)农户对生物炭接受意愿的调查分析
  于2020年10月在黑龙江省北安市赵光农场、红星农场等地进行实地调研,以了解农户对生物炭的接受意愿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整理分析,从农户特征、认知特征、技术特征、外部环境特征4个方面共选取了23个变量,建立二元离散Logit模型,以此来解析影响农户对生物炭接受意愿的因素。调查问卷研究结果表明:农户自身特征方面,农户的年龄、务农期限对农户对生物炭的接受意愿起到消极的作用,而农户的受教育程度、农业种植面积、经营打算对农户技术采纳行为有积极作用。认知特征方面,除对大量施用化肥的危害了解程度不显著外,农户对焚烧秸秆危害性认知、对耕地质量下降危害性认知、对可持续农业的了解程度、对环境保护态度、是否听说过生物炭均对农户对生物炭的接受意愿有显著的正效应。技术特征方面,生物炭是否提高收益、提高产量、提高耕地质量对农户接受意愿有正效应,而生物炭成本对农户接受意愿具有负效应。外部环境特征方面,农户获取信息的难易程度、政府的宣传力度对农户对生物炭接受意愿影响显著,是否有补贴对农户对生物炭的接受意愿影响亦较显著,它们对农户对生物炭的接受意愿均具有积极的正效应。
  本研究采用试验研究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探究连续施炭模式下黑土区各施炭模式的综合效益和一次性施加生物炭对黑土区土地生产力的可持续效应,并就农户对生物炭的接受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展开调查分析,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推广生物炭提供理论指导,可为黑土区农业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随着环境污染和资源匮乏问题日益加剧,我国为降低对外原油依存度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中央和各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财政和非财政政策。文章从政策强度角度出发,分析政策对新能源汽车的作用机理,揭示支持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是否存在“绿色悖论”效应,并深入探究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文章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建立新能源汽车系统动力学因果回路图,以系统动力学理论为基础,结合灰色系统理论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因此绿色供应链管理成为近几年学者们的研究重点。实施绿色供应链需要投入额外研发成本,研发成本上升会降低制造商的生产积极性,政府采取措施激励制造商进行绿色创新很有必要;随着绿色消费观念深入人心,越来越多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愿意付出更高的价格来购买绿色产品。传统制造行业在这诸多压力下开始走上绿色创新道路。但是在中国自由市场大环境下,产品并非只是单
学位
豫湘鄂位于中国腹地,是棉粮油、能源原材料基地和交通枢纽转折点,在中部及全国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2004年国家首次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崛起,豫湘鄂区域在经济质量、产业结构和对外开放等方面实现了快速发展。目前,豫湘鄂区域的经济发展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因此,研究如何有效地帮助豫湘鄂区域度过转型期,促进区域经济平稳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上市公司作为区域优秀企业代表,不仅能有效地刺激区域经济
学位
近年来,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频发,给人类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影响。尽管突发事件下的应急救援问题受到诸多学者和管理者的关注,但目前在实际应急救援工作中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如响应速度慢、救援效率低等。与此同时,许多重特大灾害往往会引发次生灾害,且资料显示,次生灾害所带来的危害和造成的损失有可能会超过原生灾害,因此为了避免造成更大规模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次生灾害的
学位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和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PPP模式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运用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一模式的推广有利于增强公共服务水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巨大动力。PPP的发展能够有效解决以往作为投资方的政府边界模糊、债务规模较高、公共产品供给效率低等诸多问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PPP与互联网的联动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PPP项目利益相关者众多、社会影响大、脆弱性高,再加上互联
学位
“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在新形势下提出的顶层合作倡议,得到了沿线国家(地区)的普遍响应和快速推进。沿线国家(地区)通过贸易、投资形成的经济要素链接构成了具有丰富内涵的经济空间格局。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格局,陆上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可见,沿线城市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重要节点,是推进生产要素运输、循环的关键载体。  论文首先对“一
学位
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发展,曾经红极一时的智能手机市场开始呈现需求疲软现象,手机行业经受着巨大冲击,遭遇行业寒冬。但是,随着5G商用的逐渐到来,智能手机行业呈现回暖趋势,能否抓住5G智能手机带来的新发展契机是决定智能手机市场是否破冰的关键。顾客满意度作为企业的目标以及市场营销的手段,对于手机厂商市场竞争力的提升以及企业发展方向的指引极为重要。但由于5G智能手机面世时间较短,学术界对其顾客满意度研究尚且较
大豆是我国乃至世界第四大高质量、高营养的粮食作物,具有很高的经济和战略价值。大豆价格的波动影响了其他粮食的价格、肉类价格以及农产品市场的稳定。对大豆价格进行尽可能精确地预测,为政府根据大豆价格预测情况做出相应决策提供参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范大豆价格的异常波动给各方相关利益群体带来的损失。我国大豆价格受到国际市场影响,近几年国际事件的频频发生增加了大豆价格预测的难度。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在对大豆新
学位
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全球数据呈现爆发式增长。不论是数据的量还是数据的种类数都在不断上升,对数据的研究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而海量数据的背后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价值和知识。数据挖掘就是一种致力于从海量的数据中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知识以及内在规律或潜在模式等等的新兴技术。它可以实现数据从数值到价值和知识的转化,面对大数据时代的纷繁复杂的数据类型和庞大的数据量,数据挖掘技术也在遭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目前分
学位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进程中,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引起了中国政府、公众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空气污染治理是一项规模宏大的任务,只有各级政府和公众共同行动才能达成双赢的解决方案。但在推动公众承担环境保护责任方面,中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其中,对公众环保行为动机的认识不足已经成为实施适当的空气质量改善政策的障碍,缺乏公众参与极大地限制了我国环境政策实施的有效性。政府亟需重视全体社会成员在环境保护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