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客观报道”是中外新闻界争论不休的话题。有人说它是一种理念,有人仅把它当作一种写作手法,更有人从根本上怀疑它的存在。本文运用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从语言学角度研究新闻标题中语言的选择和运用与新闻报道的主客观性之间的关系。
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认为,语言作为系统的内部底层关系,它是与意义相关联的、可供人们不断选择的、由若干子系统组成的系统网络。人们为了表达一定的语义,必须进行选择,即在语言的各个意义功能部分进行相应的选择。选择就是意义。语言行为总是发生在特定的语言情景中,语言行为者根据不同的情景从语言“潜势”中选择合适的语言,实现相应的语言功能。语言的及物性决定了语言的概念功能,语气、情态和语调决定了语言的人际功能,主位结构反映了语言的语篇功能。系统功能语法理论揭示了人们如何利用语言来达到各种目的,实现各种功能。
而作为新闻报道载体的语言,其写作者在对其进行选择之时是否也体现出了特定的意义和目的呢?本文将着重研究分析新闻标题中语言的选择和运用与新闻报道的主客观性之间的关系。
本文采用了比较分析的方法,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对中美两大报刊——《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的新闻标题语言进行研究。本文以人民网、新华社等国内主要媒体评选出的2003年十大国际新闻事件为素材,从两家报刊中各随机抽选了500条新闻标题,进行统计分析。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中的表意功能、人际功能和文本功能这3个层面,对抽选出的1000条新闻标题小句分别进行及物性、语气、情态和主位结构分析并进行定量统计。在此基础上,对具有典型功能语言学特征的新闻标题样本,从词汇和句法两个层面,分别进行了定性分析。
研究发现,在对同一新闻事件的报道过程中,《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两大报刊的新闻报道标题体现出了中美两国在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上的差别。《纽约时报》的新闻标题具有更多的报道倾向性和主观性,而《中国日报》的新闻标题则体现出更多的新闻报道客观性,这与我国新闻工作者所奉行的客观、真实的报道原则是一致的。本文结论,新闻标题的语言形式和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新闻标题作者的立场、观点和态度。新闻标题作者往往通过一定的词汇、句法等语言形式的选择,来表明他对该新闻事件的态度和立场,从而影响新闻受众对该新闻事件的理解。作为主客观共同作用的产物,新闻作品永远摆脱不了作者观念意识的束缚。“客观世界”并不存在。媒介不可能完全反映现实或真相,新闻只是相对的“社会现实建构”(construction of social reality)。新闻报导的制作过程中许多因素几乎是不可避免地影响着我们对客观的认知,新闻组织对于新闻记者进行某种程度的控制,记者本身的知识背景、价值观、理解阐释方式,素材的挑选以及对新闻的判断等都构成新闻报导中的主观性;加上媒介的立场和其利益所在,报导中每一篇文章使用的耸动标题、每一个句子的言之凿凿都可能带有主观性,这是新闻工作的特性使然。认识到了这一点,就能更准确地解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