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域分析理论,作为一种用于解释语篇和语境之间关系的理论,已经在语篇分析、社会语言学、语言教学和翻译研究中得到了比较有效的应用。但是,语域分析在翻译描述中的应用,不论是理论相关性的问题,还是具体应用中的问题,则很少有人专门论及。这种缺憾,一方面与语域分析、翻译描述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紧密相关,另一方面则是与现有语域分析理论和实践的局限性分不开的。基于上述原因,该论题主要致力于两个基本研究目的:(1)从理论上论证语域分析在翻译描述中的可应用性,并据此发展语域理论以适应翻译描述的需要;(2)建立一个可以用于描述英汉虚构类翻译平行语篇的语域分析模式。
为了达成上述研究目的,该文首先对“平行语篇”、“翻译描述”、“虚构类平行语篇的语境”和“语域分析(包括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简要的阐释和界定,以便进行接下来的研究。然后,文献综述部分概括和梳理了与论题紧密相关的前人研究成果,其中主要包括系统功能语言学学派的多种语域理论,多维度语域分析的途径,文学语篇中的语域分析,及各种语域分析理论或途径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并分别作简要评述。
在此基础上,第三章开始切入论题,首先从理论上的普遍性出发,论证语域分析与翻译描述的理论相关性;然后,基于这种相关性和翻译描述的具体内容及要求,对以前语域分析的相关理论进行综合评价,指出“语域”概念界定标准的不统一、语境和语言功能理论阐释上的过度概括化、语域分析中实例化过程和系统化过程的模糊处理以及对相关参与者认知过程的忽略,是制约语域分析理论和实践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把语域分析应用于翻译描述中所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接下来,通过对“语域”概念和“语类”、“语篇类型”、“文体(风格)”概念的比较,通过对Halliday语域分析和Martin语类分析理论互补性的探讨,该文认为,作为一个概括性的概念,“语域”和“语类”涵盖相同,都是用来指语言系统中的社会语义系统,同时也是一种参与者的认知图式结构;但是在具体使用中,这两个概念还是有所区别的,这种区别可以解释为“两种视角”——系统视角和实例视角。所以该文提出“语域”分析(区别于原先的语域分析)框架,其中包括系统视角下的语类分析和实例视角中的语域分析:前者从系统出发,涉及具体语篇的互文关系,其语境因素包括行为(Action)、关系(Relation)、符媒(Contact);后者则从实例出发,涉及具体语篇的语境化过程,其语境因素包括语场(Field)、语旨(Tenor)、语式(Mode)。参与者对这两个视角下的语境因素的知觉,即参与者的相关图式知识,在语篇生成和解释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章最后,根据翻译现象的本质和特征,概述了翻译描述中“语域”分析的基本内容。
根据“语域”分析的基本框架,第四章主要涉及这一框架在虚构类平行语篇描述中的应用。因为以前的语域分析较少涉及虚构类语篇,所以此章首先从虚构类语篇的语境特征描述开始,适当吸取关于这类语篇的文学研究成果,将这类语篇的语境分为两个层次:叙述语境和外在语境,并把它们融入基本的“语域”分析框架,阐释了虚构类语篇的‘语境化’过程及其‘互文关系’的识别过程。接着,从平行语篇的语境特征描述开始,探讨了平行语篇与翻译行为之间的关系,翻译“对等”和“转换”概念在“语域”分析框架中的定位和解释,由此建立了平行语篇描述的综合“语域”分析框架及其基本分析步骤。在具体理论的阐释过程中,还选取了一组平行语篇,用来简要例示“语域”分析框架是如何用来描述虚构类平行语篇的。
因为该论题涉及的是应用型基础理论的阐释,所以第五章主要探讨了“语域”分析基本框架在平行语篇描述中的应用性问题,并提出一些初步的建议。此章选取AliceAdventuresinWonderland&ThroughtheLookingGlass和各种汉语译本作为例示,首先说明了大语境研究和功能语篇分析对平行语篇“语域”分析的辅助作用,然后探讨了语类分析和语域分析在理论上和在实践中的优先地位,最后,简要说明了平行语篇的“语域”描述有助于预测和阐释相关参与者(主要是译者)的图式知识。
在结论部分,首先简要回顾了该文的主要研究成果,然后对“语域”分析应用于平行语篇描述的后续性研究作了思考,提出“语域”分析框架有待于更多平行语篇语料的验证,和相关理论的进一步深入阐释和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