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婚外恋题材电影中女性婚外恋者为研究对象,以爱情电影为大的研究背景,从女性意识、女性价值等角度来思考婚外恋题材电影所赋予女性的不同的言语、心理和行为表现。这里的女性意识主要涉及的是女性的自我意识、救赎意识、自审意识以及性别角色意识。婚外恋中的女性在婚姻围城的束缚下充满着矛盾和挣扎,她们对自我的认知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女性出轨的婚外恋影片中女性对爱情的追求与放弃实质上多半都体现出了女性完成自我认知后的一次蜕变,这种蜕变或者源于女性自我的救赎,或者源于“他者闯入”对于女性的救赎,而女性的隐忍与回归又分别都体现出了婚姻中男性与女性的性别差异。本文论述中涉及的影片与人物主要有:《廊桥遗梦》(弗朗西斯卡)、《钢琴课》(艾达)、《马语者》(安妮)、《安娜·卡列尼娜》(安娜)、《最后一班地铁》(玛丽恩)、《朱尔斯与吉姆》(凯瑟琳)等,原因在于这几部影片中的婚外恋者均为女性,且形象特点比较突出,她们在婚姻围城的束缚下充满着矛盾和挣扎,而且她们往往因为强烈的妻子和母亲的角色意识以及对自我的社会身份的努力建构等而使自我处于一种迷失或缺失的状态,女性的自我意识、救赎意识、自审意识以、性别角色意识以及生命意识在这些女性身上有着不同程度的体现,她们继续追寻爱情的过程正是她们自我认知不断发生蜕变的过程。在绪论中,对婚外恋电影的创作概况进行了简单的梳理,按照影片创作的主题,将中外婚外恋电影创作划分为“伦理说教为主”和“描写爱情为主”两大类。同时,对婚外恋电影中涉及的女性形象进行分类,主要包含“婚姻中的女性”和“婚姻外的女性”两类,“婚姻中的女性”又包括出轨(包括精神出轨和身体出轨)的妻子形象和丈夫出轨成为受害者的妻子形象。最终,将本文的研究对象确定为婚外恋电影中出轨的妻子形象。随后,对婚外恋电影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又从观众接受情况等角度对婚外恋电影的社会反响和发展态势进行了分析。婚外恋主题在爱情电影创作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婚外恋情的发生、发展与结局实际上是推动电影情节发展、加强影片戏剧性效果、激化人物矛盾的有效的“驱动力”。文章的第一章主要从救赎的角度对婚外恋电影中出轨的女性形象进行了分类,将婚姻中出轨的女性划分为自我救赎中的女性和他者救赎下的女性两大类。女性对个体认知的不清晰往往源于女性角色的遮蔽。电影导演在刻画人物之外往往寄予人物很多文化层面、心理层面、人性角度的思考。于是,在第二章中,从女性主义角度和人性的角度对女性寻爱的行为进行深层的解读,分析女性的情爱心理。在第三章中,本文则选择从影像表达的角度分析导演是如何塑造不同类型的婚外恋女性形象的。分析叙事视角、空间、镜头、服装、色彩、光线等对女性心理、性格、情感等表达的意义。最后,结语部分指出文章研究的不足之处,同时对文章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