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生活节奏的加快,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er disc Herniation, LDH)已成为临床常见病,严重影响人们生活及工作。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的发展和人们对本病的认识,本病的中医药治疗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为了提高本病中医药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中医辨证标准化、客观化的研究,学者将中医证型和影像学表现联系起来,研究二者之间的相关性,观察不同证型之间的影像学差异,但此类研究中进行的中医辨证仅考虑了症状体征的有无,没有将证候严重程度考虑在内,而证候的严重程度往往是患者整体病情的进一步体现,根据证候严重程度的不同,进行证候量化积分,可较客观地评价患者整体证候情况,同时也便于中医药临床疗效的评价及学者之间的交流。若同时将证候积分和客观的影像学表现纳入研究,将有助于中医辨证的标准化和客观化,同时也可对本病的中医药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提高临床疗效。目的: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气滞血瘀型)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特点、影像学表现特点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辨证标准化、客观化提供理论依据,也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药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本研究纳入标准,纳入患者36例,采集患者基本信息,根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将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表现提取出主症和次症,并根据各症严重程度分为无、轻、中、重四级,予主症各级分别赋予0、2、4、6分,予次症各级分别赋予0、1、2、3分等不同分值,舌脉作为参考,不赋分值,制定出中医证候量化积分表,对所有患者进行中医证候量化的积分,同时对其进行腰椎正侧位X线、腰椎螺旋CT平扫及腰椎MRI检查,测量或判断其影像学表现的腰椎曲度值、椎间盘突出部位、椎间盘突出程度、侧隐窝矢状径,椎间盘突出程度用髓核突出率(nucleus protrusion rate,NPR)表示,并根据终板是否存在Modic改变进行Modic分型,观察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特点、各影像学指标特点以及中医证候积分和影像学表现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结果:收集所有数据,用SPASS20.0数据统计软件处理。1、患者中医证候积分8分~23分,平均15.67±4.41分;各主、次症证候积分与证候总积分均具有显著相关性,在主症中和主症1、主症3的相关性要显著高于主症2,在次症中和次症2相关性要高于次症1;2、36例患者腰椎曲度Omm~19.9mm,平均为9.94±5.14mm;中央型突出14例,占38.89%,旁中央型突出11例,占30.56%,外侧型突出6例,占16.67%,极外侧型突出5例,占13.89%;髓核突出率16.08%~55.32%,平均29.38%±9.21%;侧隐窝矢状径1.9mm-5.2mm,平均3.18±0.87mm;终板退变情况无Modic改变9例,占25%,Modic I型14例,占38.89%,Ⅱ型11例,占30.56%,Ⅲ型2例,占5.56%。3、中医证候积分与腰椎曲度、侧隐窝矢状径呈负相关,与椎间盘突出程度呈正相关,与椎间盘突出部位无明显相关性。结论:1.腰椎间盘突出症(气滞血瘀型)患者有典型的主次症临床表现,但在主症临床表现中腰腿部刺痛和下肢放射痛比腰部板硬更具有代表性,次症临床表现中腰膝沉重比下肢麻木更具有代表性。2.腰椎间盘突出症(气滞血瘀型)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和影像学表现的腰椎曲度、椎间盘突出程度、侧隐窝矢状径、终板退变情况有一定的相关性,和椎间盘突出部位无明显相关性。腰椎曲度的变直、椎间盘突出程度的加重、侧隐窝的变窄及终板的退变均可使中医证候积分增加,椎间盘突出部位对中医证候积分无明显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