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本国文化认同在多元文化差异性体验影响不道德行为倾向中的调节作用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hou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全球化的进程,多元文化差异性体验在提高个体创造性和增进群际包容的同时,可能也会对个人行为具有不良影响。有研究显示,多样的国外生活与不道德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关系。那对本国文化的认同感是否能抵御人们体验到的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导致的不道德行为倾向的增多呢?为此,本研究选取高中生群体,通过一个相关研究和一个实验研究考察内隐和外显的本国文化认同在多元文化差异性体验影响个体不道德行为倾向中的调节作用。研究一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n=540)探究外显本国文化认同、多元文化差异性体验和不道德行为倾向之间的相关关系,考察外显本国文化认同在多元文化差异性体验影响个体不道德行为倾向中的调节作用。研究二采用线上实验的方式(n=153),通过单类内隐联想测验将内隐本国文化认同进行高低分组,并操纵不同领域的多元文化差异性体验(道德消极领域组、个人领域组、控制组),分别考察内隐和外显本国文化认同在不同领域多元文化差异性体验对个体不道德行为倾向影响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1)外显本国文化认同与内隐本国文化认同相互独立;(2)外显和内隐本国文化认同能够显著降低个体的不道德行为倾向;(3)内隐本国文化认同在道德消极领域的多元文化差异性体验影响个体的不道德行为倾向中起调节作用:当个体的内隐本国文化认同较低时,道德消极领域的多元文化差异性体验显著增加个体的不道德行为倾向;当个体的内隐本国文化认同较高时,道德消极领域的多元文化差异性体验对个体不道德行为倾向的影响不显著。但是,内隐本国文化认同的调节作用在个人领域的多元文化差异性体验影响个体不道德行为倾向中却不显著;(4)外显本国文化认同在多元文化总体差异性体验影响个体不道德行为倾向中起到显著调节作用。但是在具体的道德消极领域和个人领域的多元文化差异性体验影响个体不道德行为倾向中的调节作用却不显著。本研究认为,青少年群体的不道德行为倾向受到其多元文化差异性体验影响而增加的过程会受其本国文化认同的调节。因此,对于价值观形成阶段的青少年群体,加强其本国文化认同有助于减少其不道德行为倾向,同时抵御多元文化差异性体验对道德行为的不良影响。
其他文献
在新冠肺炎疫情横扫世界各国的大背景下,当务之急是控制新冠疫情的进一步发展与蔓延,因此研究疫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层次分析法与因子分析相结合,基于政府反应的及时性,采取措施的有效性,经济以及疫情发展情况,形成一个较综合的疫情防控的评价体系,对各国新冠疫情的防控效果做出评价.为建立疫情防控的评价体系,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影响因素进行初步选取,拟构造层次分析结构;期间,对于存在高度相关的各经济,疫情
目的:分析术前强化CT及MRI影像学检查对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IPMN)的诊断价值;比较良性与恶性胰腺IPMN在一般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实验室检查方面的差异,探讨预测恶性IPMN的危险因素,确定手术适应症;总结IPMN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方式,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0月由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收治的胰腺IPMN患者的临床资料,查阅相关电子病历,记录一
广告语言可以影响广告的整体效果,最终影响消费者的体育消费意愿,面对不同的广告语言,大学生体育消费意愿也不同。为了更好地解释不同体育消费意愿现象产生的原因,本文引入心理距离和解释水平理论,探究广告语言对大学生体育消费意愿的影响。本研究为2X2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共包含三组实验,分别研究三种心理距离维度,实验一为时间距离、实验二为空间距离,实验三为社会距离,被试均为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共收集实验材料3
本翻译实践报告选自美国社会学家Matthew Norton的论文Meaning on the Move:Synthesizing Cognitive and Systems Concept of Culture(“意义嬗变:文化的认知和系统概念的综合”)。该论文通过明确文化以及在认知和环境之间进行意义转换的符号学机制的特征,提供一种能够协调文化认知概念和系统概念的理论。该文本是社会学文本,专业性强
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专业教育发展已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通识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通识教育成果:大学生在校成就初步报告》(Liberal Education Outcomes:A Preliminary Report on Student Achievement in College)是由美国大学与学院联合会公开发表的研究报告,集中介绍美国大学
此次翻译实践报告选取的书籍为Paul Ross所著的Barriers to Entry,并从中节选第九章Reverse Angle作为翻译实践文本。本书属于商务类文本,以中西方企业文化差异的实例,分析了文化背景、教育角度、思想方式等因素对人们所造成的影响,解决了在工作交流中凸显出来的文化冲突问题。在翻译过程中,文化负载词以及语篇衔接这两方面问题较为突出。因此,在处理这些问题时,笔者运用了直译加注的
线条的意义可以说是人类在与自然的关系中积累的根源性认识的发现。本论文使用图像分析法研究齐白石和李禹焕的艺术家作品中线条的造型原理,讨论线条在美术作品中,线条超越轮廓线的平面绘图概念,拥有有机形式,即线条的生命。齐白石能用线条表达世间万物,生命的的流动和气息。李禹焕的线条则是作为获得个体性的活生命体而存在的。本论文举例齐白石和李禹焕的绘画作品,并分析两位艺术家作品中的线条,艺术家通过线条表现传达感情
该英汉翻译实践报告所选文本为管理学著作《企业文化与环境实践》中的第三章,通过对所选文本进行翻译和研究,经分析例证后总结出以下翻译策略:在词汇层面,针对专业术语的翻译,主要采取增译和语境分析的翻译方法;对于专有名词的翻译,采取音译加注和意译的翻译方法;在句子层面,为了避免译文出现欧化汉语现象,主要采取归化的翻译策略,辅以用具体表抽象、重意合轻形合、化长句为短句、多主动少被动以及调整语序的翻译方法;在
本翻译实践报告选用的文本是一篇语言学论文Is Pragmatics about Mind Reading?,选自Semantics and Pragmatics:Drawing a Line一书中的第二部分。作者对语用学理论与心理合理性这一话题提出重要看法,认为应该谨慎对待解读心理活动在语用学理论中的作用。原文句子中多用具有动作含义的名词、形容词和介词表达原本属于动词传递的信息,并且把动词转化或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