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会出现大量伤员,伤情复杂、病情危重,需尽快建立静脉通道,其中保证输液通道安全是后送伤病员的工作重点。现有输液装置工作原理为重力输液,在后送途中需要有医护人员高举液体与伤病员同步移动,否则可能造成管路阻塞、导致管路脱出、莫非氏滴管倒置致空气进入引起气栓等,对伤病员均造成再次伤害;普通输液器输液管路长,搬运过程中易被打折、压迫,使输液中断或输液速度改变,尤其对于大出血伤病员在没有血源的情况下,不能达到快速扩容、迅速升压的目的;普通输液器伤员不便携带影响就餐、入厕等活动,在行进过程中,输入液体袋不易固定,一旦脱落极有可能砸伤伤病员;在实际转运伤病员过程中因医护人员数量有限,难以应对大批量的现场救护。本课题设计制作了一种具有便携、防水、抗干扰、性能稳定、无需电力支持、显著提高输液速度的正压输液装置,为野外救护输液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同时也适用于普通病房患者外出检查时使用。目的借鉴国内外现有的输液用品,研制一种便携、防水、抗干扰、性能稳定、无需电力支持、显著提高输液速度、且输液速度可控的便携式正压输液装置,能够满足野外现场救护、院前急救及普通病房患者外出检查的使用需求。方法1.通过文献研究、实验对比的方法选择野外便携式正压输液装置的主要部件,形成整体设计。2.通过四轮专家咨询、图纸设计、模型制作的方式研发取代莫菲氏滴管功能的叶轮式流速显示表。3.体外实验:(1)对100ml、250ml、500ml三种规格液体分别进行体外加压输液实验,记录单位时间内液体流出量及加压袋剩余压力值,通过实验明确加压袋压力与液体流速的关系,对比不同规格输液袋的差异。(2)对0.9%氯化钠、5%葡萄糖、10%葡萄糖、5%葡萄糖氯化钠、50%葡萄糖、10%果糖、5%碳酸氢钠、万汶(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706代血浆(羟乙基淀粉40氯化钠)、20%甘露醇这些临床常用液体分别进行体外加压输液实验,记录单位时间内液体流出量,通过实验对比不同浓度液体在同样加压条件下的流量差异。4.临床实验:筛选50名住院患者,测量手背、前臂、足背三种静脉穿刺位置静脉压值,并使用不含叶轮显示表的便携式正压输液装置进行输液,记录不同液体在流量调节器不同刻度下的液体输出量。结果1.完成了野外便携式正压输液装置的整体设计,并选择了最佳的组成部件。2.设计研发了用于取代莫菲氏滴管功能的叶轮式流速显示表,并制作了液体流速、滴数与叶轮转速对照表。3.体外实验:(1)三种规格的液体袋在同样加压条件下单位时间内液体输出量无统计学差异。(2)同种浓度的液体同样加压条件下单位时间内液体输出量无统计学差异,不同浓度的液体在同样的加压条件下输液速度有统计学差异,液体浓度越高,输液速度越慢。液体浓度越低,输液速度越快。4.临床实验:前臂与手背的静脉压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前臂与足背静脉压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手背与足背静脉压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三种静脉穿刺部位输液速度无统计学差异。根据实验数据重新标定了流量调节调节器的刻度值。结论野外便携式正压输液装置能够实现对液体的加压输注,提高输液速度,且速度可控。使用叶轮式流速显示装置取代莫菲氏滴管,不仅杜绝了造成气栓的可能性,且输液袋可随意固定于患者肢体,无需输液架,满足了为野外救护的输液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