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医疗保障是造福人民的事业,它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也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作为我国医疗保障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村医疗保障关系着占我国总人口比例过半的全体农村居民切身健康问题,可以说是最大的民生问题之一。上世纪80年代之前,我国传统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曾被国际社会誉为是在低收入水平下通过公共支持实现社会发展的典范。然而,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传统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无法与之相适应,逐渐萎缩和解体,我国几亿农村居民失去了基本的医疗保障。面对这样的严峻形势,我国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于本世纪初开始在我国农村开展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从2003年至今,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走过了非常关键的5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截至2008年底,全国已有2729个县(市、区)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8.15亿人,参合率达91.5%。2009年初,我国开始了新的医疗卫生改革,在大好形势之下,对当前我国农村医疗保障现状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思考如何使其更加完善,将有利于认清当前发展形势,明确前进发向。这也是本文进行研究的意义所在。本文首先对社会保障、医疗保障、农村医疗保障以及社会保障理论、社会公平理论、公共选择理论等相关概念和理论进行了阐释与比较分析,然后简单回顾了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历史发展过程;之后,文章对我国现行的农村医疗保障政策进行简单介绍,并通过大量数据从健康、卫生、医疗服务三个方面对我国农村医疗保障政策的实施现状进行了分析说明;在此基础上,文章简要介绍了当前国际医疗保障的模式选择,并对如何完善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提出了一些基本构想和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