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公园绿地在当今社会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其空间布局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对于公园绿地布局,传统的评价指标包含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城市绿地率、城市绿化覆盖率、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等宏观数据。这些指标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三方面的缺陷:一是城市边界的主观性和可变性的影响;二是未能反应城市绿地的空间布局,即居民的实际享用情况;三是以服务半径确定服务范围的方式忽略了实际行径阻力和路线。由此,国内外许多学者结合以人为本的规划思想和景观生态学方法,开始了城市公园绿地的可达性与布局研究。随着新技术,特别是GIS技术的普及,国内外对于公园绿地的可达性研究日趋完善,城市公园绿地的可达性已经成为公园绿地布局研究的重要切入点。但是,相关研究仍然存在两方面的不足:一是可达性评价中“可获得性”维度的缺失,忽略了单纯从空间规划图上看不见的盲点,即所谓的隐形盲点;二是布局方案中,没有对规划的公园绿地规模进行量化处理。因此,本文引入两步移动搜寻法弥补相关研究的不足之处,探讨适宜山地城市公园绿地的布局方法,进一步促进公园绿地布局的均衡性和高效性。论文的主体内容为:首先,明确了山地城市、公园绿地、公园绿地布局、两步移动搜寻法等相关概念,综述说明国内外公园绿地布局的研究进展和基于两步移动搜寻法的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研究现状。其次,论述两步移动搜寻法的理论基础和GIS技术平台,分析了两步移动搜寻法运用于城市公园绿地布局研究的耦合性,并详细论述可达性分析评价模型的构建与计算方法、布局优化模型的构建与计算方法。再次,运用两步移动搜寻法对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现状公园绿地进行观光游览可达性分析和日常游憩可达性分析,找出真空盲点和隐形盲点。然后结合居民盲点可达范围与城市绿地建设适宜性分析有针对性的补给Ⅰ类、Ⅱ类公园,并通过居民盲点的需求值计算新建或扩建公园的规模。最后,对规划成果进行可达性评价。最后,对论文进行总结,分析研究的结论和需要进一步改进的方法。本研究结论如下:一方面,在公园绿地空间可达性分析方面综合考虑了“可接近性”和“可获得性”维度,反映出居民点空间可达性差异并以此挖掘出真空盲点和隐形盲点;另一方面,在公园绿地优化选址后量化了居民盲点的需求值和公园的建设规模。总之,基于两步移动搜寻法的山地城市公园绿地布局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规划原则,该方法可结合公园绿地布局的其他理论共同指导布局以提高了公园绿地空间布局的均衡性和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