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08年的两次突发性灾难事件,即2008年春节前后波及大半个中国的雨雪冰冻灾害以及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中,一向被认为是“弱势”媒体的广播异军突起,在抗击灾害、鼓舞人心、心理救援等方面发挥了其他媒体难以替代的作用,广播的精彩表现有力的证明了一点:在媒介融合的条件下,广播,仍然是“永不消失的电波”。本文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两次突发灾难事件的现场直播《爱心守望风雪同行》以及《汶川紧急救援》为分析对象,运用社会整合理论,探讨了广播电台特别是覆盖全国的广播电台在应对突发性灾难事件中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分析了这些作用是如何发挥的以及作用发挥的社会、经济、政治以及科学技术条件。指出在新的媒介融合条件下,广播的发展有了更广阔的空间,提出国家有关部门应该总结新闻媒介特别是广播在突发灾难性事件中的作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将广播电台列入国家紧急系统,细化管理,加大投入。广播电台也应该顺应新科技、新技术的变革,避开广播媒体的所短,发扬广播媒体的所长,在威胁人类和国家安全,威胁公众生命、健康和利益的重大突发性灾难事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论文由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突发灾难事件彰显广播魅力”、第三章“突发灾难事件中广播的社会整合作用及其必要性”、第四章“突发灾难事件中广播社会整合的内容和方式”、第五章“突发灾难事件中广播社会整合的条件”、第六章“更好地发挥广播电台在应急管理中的作用”以及“结语”组成。在第一章中,重点介绍了两次大型直播活动的概况,侧重从收听率表现以及社会各界的评价上论证两次直播活动所取得的良好社会效果。并从收音机成为重要的救灾物资的角度侧面说明广播在突发灾难性事件中的积极作用。第二章主要从理论上进行梳理。探讨了社会整合概念的来源及意义、媒体社会整合作用的必要性以及突发灾难事件中广播的社会整合作用及其必要性。第三章指出突发灾难事件中广播社会整合的内容包括信息流、情感流、社会各子系统等方面,广播在特殊的时期成为社会整合中心。这一章还论证了广播在突发灾难事件中社会整合的方式,包括:以信息采集和接受低成本实现社会整合;以信息传播速度迅速加以社会整合;以社会组织、动员和社会沟通实现社会整合;以广播作为情感媒体实施社会整合等方面。突发灾难事件中广播如何能够实现整合,论文第四章指出,整合的条件主要有六个方面。分别是:灾难事件中,广播是高存活性媒体;新技术条件下,广播拥有最广泛的信源;广播覆盖面广,是全局性信息整合平台;广播与网络融合:国家电台,具有高端新闻资源;汽车进入家庭、广播收听终端多样化而导致的移动收听人群不断增多等。第五章从政府信息管理、媒体的具体应对、合理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等方面探讨了应该如何更好地发挥广播电台在应急管理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