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意义上的主题公园,始于1955年华特·迪士尼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兴建的世界上第一个现代大型主题公园——迪士尼乐园。2016年6月16日,全球第六座、中国内地第一座迪士尼乐园在上海正式开业,迄今已接待国内外游客近1000万人次。作为一种新型文化旅游业态,主题公园已经成为中国游客最普遍接受的游玩景区类型。学习借鉴迪士尼乐园的成功经验,对于引导我国主题公园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长期以来,由于资料和数据获取的难度较大,国内外主题公园研究普遍缺乏“进入性”,难以揭示主题公园开发和运营管理的深层次问题。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获取海量个体时空行为数据并从定量角度分析主题公园旅游者的行为规律及其动力学机制成为可能。本文基于新浪微博签到数据,以上海迪士尼度假区为例,通过ArcGIS10.2绘制了上海迪士尼度假区的客源市场空间结构图,借助SPSS22.0进行了客源市场空间结构影响因素的量化研究,对主题公园客源市场的空间分异的现象和深层次原因做出了解释,进而运用小波分析和核密度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主题公园客流的多时间尺度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上海迪士尼国内客源市场初步形成以上海为核心、依次向外拓展、梯度差异明显的三级“圈层飞地型”空间结构。游客数量呈现出圈层式递减规律,但并非连续性递减,北京、广东分别成为对应圈层客源市场的飞地。(2)客源市场在空间分布上具有空间集中程度高、客源吸引半径大、距离衰减规律显著等特征。(3)客源地的城镇人口数量、地区生产总值、受教育程度和与上海的经济联系强度对其到上海迪士尼度假区的客流量具有显著的影响和作用。这四个主要特征变量对上海迪士尼客源市场的空间分异产生明显的影响,是空间分异产生的直接原因。(4)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客流量整体上呈上升趋势,而且伴随着“开业”、“暑假”、“降价”、“十一黄金周”、“圣诞节”、“春节黄金周”等形成了若干客流高峰。其中,“十一”黄金周客流峰值出现在第二天,春节黄金周峰值出现在第五天。非黄金周期间,旅游客流的峰值日是周六,低谷日是周三。(5)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客流存在着5天、11天、21天、41天和56天的时间特征尺度。其中,在56天特征时间尺度上,客流的平均变化周期为30天左右,大约经历了 10个周期的变化,反映了上海迪士尼度假区月际客流波动规律。周期性的节假日、节庆活动、价格调整等社会因素对迪士尼客流波动存在较大影响,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天气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对客流量带来的不利影响。(6)上海迪士尼度假区核心区游客的活动空间存在较为明显的“一心三带多点”等级集聚的特征。具体来说,迪士尼主题乐园和迪士尼小镇是整个度假区活动频度最大、最集聚的地区,是整个度假区活动的核心区。此外,还形成了滨湖、米奇大街、生态园三条客流集聚带和迪士尼乐园酒店、玩具总动员酒店、迪士尼地铁站、生态园、奕欧来购物村五个游客活动集聚区。(7)不同性别和客源地的游客在活动空间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女性游客分布较为分散,而且在主题乐园、餐饮购物和酒店区域的签到比例明显高于男性游客,而男性游客分布则较为集聚,在生态园和香草园等生态休闲区域签到数量相对较高。本地游客分布较为分散,在迪士尼小镇和奕欧来购物村等区域的比例明显高于外地游客,而外地游客分布较为集聚,主要分布在迪士尼乐园。(8)游客在迪士尼乐园内部活动空间规律大致分为四个时段:6—9时客流集聚期、9— 15时客流高峰期、15—21时客流分散期、21—次日6时客流静止期。从早上6时开始游客从分散逐步集聚,在12—15时达到客流的顶峰,分布范围最广,随后游客量逐步下降,空间上逐步收缩,21时之后逐步趋于静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