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休闲生活是个体完整生活的一部分,是个体存在的重要形式,是个体在闲暇时间里进行活动的形式、活动的过程、活动的状态、活动的情绪变化、心态等综合因素的总和。休闲生活对于人的自我实现意义重大,它让我们学会沉思、欣赏、创造。因此,学校教育应该高度关注休闲生活,正视休闲生活教育被忽略的不利处境。少年儿童,他们的童年更加需要丰富且充满个性的休闲生活,惟其如此才能发掘潜能,彰显天性,真正实现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新市民子女是儿童中的一员,也是城镇化进程中产生的新群体,他们的休闲生活与自身的社会化、城市化密切相关,这不仅关系着主体身份的认同与城市归属感的确立,也影响着城乡群体的融合与整个大家庭的和谐。同时新市民子女休闲生活的研究对于改善现阶段休闲教育滞后的现状,实现教育公平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实证研究部分,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及个案访谈法为主要研究方法,选取了XL小学三年级到六年级13个班的357名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227名新市民子女,是本文的重点研究对象,130名城市子女,作为重点研究对象的对比参照。分别从休闲的时间与空间、休闲活动的结构与内容充实度、休闲活动的群体、休闲活动的目的及影响因素、休闲认知与休闲能力、休闲感受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通过SPSS数据的分析得出了以下五个方面的结论:1.休闲时间“充足”,但却“贫瘠”和“消极”;2.休闲活动内容趋向于娱乐型,协调度与充实度不高;3.休闲活动空间和休闲群体呈现“非城市化”特征;4.休闲认知肤浅,休闲能力不足;5.休闲生活感受中庸,期待改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XL新市民子女的休闲生活现状。同时结合访谈内容明确了新市民子女现阶段休闲生活存在的问题,并试图从新市民子女自身和外在客观环境两个方面寻找影响其休闲生活的因素。最后,结合休闲生活的理论基础提出改善新市民子女休闲生活现状的教育策略。教育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新市民子女遵循自身诉求规划休闲生活;2.父母以“促进者”的角色引导休闲活动的开展;3.学校应在课程与教学过程中加强休闲辅导;4.城市社会大家庭的支持和配合。教育策略从新市民子女自身入手,家庭、学校、城市社会等给予配合的方式去执行,尝试着解决新市民子女休闲生活所存在的问题,以此规范、提高新市民子女的休闲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