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用之的电影活动与电影思想研究(1930~1943)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SH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郑用之(1902-1983),电影事业家,中国电影制片厂创建者兼第一任厂长。他曾是记者,也是新闻摄影家,当过话剧演员,还是中国抗战大后方时期最大官营电影机构的领导者。他于1925年进入黄埔军校的血花剧社参与话剧演出,1931年先后创办《新大陆报》与中国联合新闻社,次年出版《淞沪抗日画史》。1933年因其编写出版的《如何抓住电影这武器》小册子提出了一套清晰完善的官营电影理念而被蒋介石赏识,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南昌行营政训处电影股股长。1937年于武汉汉口创办武汉电影制片厂(后改名为中国电影制片厂),进行电影拍摄。1937年至1943年前后,皆为中国电影制片厂厂长,同时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训处第三厅第六处电影科科长,中华全国电影界抗敌协会理事、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常务理事、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电影放映队副队长、中国万岁剧团副团长,期间带领中国电影制片厂的同仁艰苦奋斗,出品大量优秀影片,参与大后方的话剧演出,建立战时电影院线,并出版影刊杂志与电影丛书。皖南事变后被张治中免去厂长职务,又于1946年前往美国纽约考察电影,50年代初回国后又前往香港拍摄电影,后定居于美国。1971年由美国返回台湾,担任中国电影制片厂顾问,1983年在台北因车祸遇难,遗下撰写《用之从影回忆录》的未竟心愿。中国电影制片厂因其规模最大、出品质量上乘且数量最多,占据着大后方时期官营电影机构的中心地位,其所取得的时代成就与厂长郑用之的领导密不可分。郑用之并不仅仅只是扮演着官营电影体系中的一个政治角色,他的电影思想,电影实践,对于电影文化活动的建设,确立官营电影事业规模的多年光景都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深深的印记。本文从郑用之的电影活动出发,结合史料说明这位电影人在1930年至1943年间的人生轨迹以及他对早期中国电影所做出的贡献。本文由绪论、正文及结语构成。绪论阐明论题意义、国内的研究状况、史料的搜集和准备以及研究思路等。正文部分主要集中在1930年至1943年间,对他重要的电影活动时期进行划分,分段式地分析郑用之的电影活动和电影思想。第一章从郑用之早期的电影活动(1930~1933)开始入手,梳理了郑用之早期从新闻界到电影界的状况。1930年以前,原本是在黄埔部队政工部门从事文艺工作,因不符期望的军旅生涯而主动脱离部队。于1930年回到上海先后创办了《新大陆报》与中国联合新闻社,并出版《淞沪抗日画史》。在新闻工作中接触电影后,因1933年出版了《如何抓住电影这武器》小册子而被蒋介石赏识,成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南昌行营政训处电影股股长,进行电影股的工作。早期的文艺经历为郑用之从事电影事业积累了经验,从此开始踏上电影之路。第二章探析郑用之官营电影理念的生成及其对于官营电影体系的初步建立所做的贡献(1933~1938)。在“训政”政治的需要、国民党对电影检查的加强及教育电影的兴起这三个因素下,官营电影的理念随之产生,郑用之的《如何抓住电影这武器》则为国家经营电影提供了一套理性、全面且系统的操作办法,随后于1937年在武汉汉口创立武汉电影制片厂(后改名为中国电影制片厂),出品《保卫我们的土地》《八百壮士》《热血忠魂》等故事片与抗战纪录片、新闻影片等,同时组织怒潮剧社进行话剧、街头剧的演出,对抗战一期的影剧活动都具有较大的推动和促进意义。第三章从郑用之在大后方时期(1938~1943)的电影活动中总结出其对于“中制”的治厂思想,对大后方电影文化的建设及其为官营电影理论的成熟、官营电影体系的完善所做出的贡献。论文借助文字史料、影片、与个人回忆文本以及对郑一平、苗禾夫妇(郑用之后人)的访谈,回溯郑用之将电影事业奉为其个人追求的一生,回顾其为早期中国电影事业付出的心血,透视其电影思想形成的隐在轨迹。
其他文献
音乐产业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中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繁荣我国文化市场具有重要意义。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音乐产业新的商业模式基本形成,音乐产业的传播模式、产业结构和商业生态布局都日益复杂起来。通过对自组织理论及其相关理论的深入学习与理解,将自组织理论与音乐产业的研究相结合,通过对我国音乐产业自组织发展过程的梳理,探寻我国音乐产业创新发展的特点,发现他组织在我国音乐产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自组织理论可以为音乐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飞速发展,信息系统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信息系统帮助企业逐渐形成了程序化、自动化的运营生产体系,并逐渐向集成化和智能化发展,管理者依赖于信息系统管理企业并做出重要决策,一个适合于企业现状并能够支撑企业未来发展的信息化系统是企业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生存并得以发展的重要资源,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建设和应用情况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重要体现。由于每个企业的所处的行业不同,企
背景卒中后情绪障碍是脑卒中人群常见的并发症,对卒中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影响,降低康复锻炼的积极性,增加卒中的死亡率和致残率,给家庭带来严重的心理和经济负担。临床中早期发现识别、早期预防、早期治疗卒中后情绪障碍极其重要。针对卒中后情绪障碍,目前治疗方法有药物疗法和非药物疗法,药物疗法具有良好效果,但其副作用无法有效规避;非药物疗法种类繁多,安全性较好,但其疗效尚不确切,缺乏足够的临床证据来明确其治
书籍评点之风,兴于两宋,盛于明之中叶。明代中后期,小说、戏曲、诗文评点之作不断涌现,《汉书》作为史书的典范,也受到评点家的关注,明万历年间,浙江乌程晟舍镇士人凌稚隆编
社区矫正工作是于2003年在我国部分省市开始试点运行的,福州市的社区矫正工作始于2009年,在借鉴试点省(市)的社区矫正工作运行模式基础上,福州市社区矫正工作从试行到推广得
研究目的:研究历代医家及名老中医刘文峰教授治疗消渴目病的经验与临床思想,为临床诊疗消渴目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方法。研究方法:1、通过文献及资料研究,梳理历代中医医家对于消渴目病的认知和治疗,总结其学术思想及经验。2、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2.5,对近10年来各医家治疗消渴目病的327首处方建立数据库,对处方中中药的药物、药类、药性、药味、归经等进行数据挖掘,采用频数分析、频率分析以及关联分析,归纳近
目前,全球已进入到突发事件的高发期,伴随而来的社会舆情也随之激增。探究重大突发事件中网络在线评论观点变化,挖掘舆情发展特点,可以促使舆情导控工作有的放矢,实现网络舆
永定河是海河流域最大的一条支流,流经京津冀核心区域,在京津冀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永定河存在着人类过度干扰、河道断流、生态环境退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亟需对永定河流域京津冀段水生态健康状况进行深入研究。本研究基于永定河流域京津冀区域物理、化学、生物调查数据,分析调查区域水环境、水生态特征,识别影响水生态的关键因子,并综合考虑采样点社会、人文等因素,通过对候选参数的分布范围检验、判别能力
本文以新出台的专项司法解释为基础,以行政协议双重属性和无效认定标准之间的联系为主线。通过系统分析《行政协议专项司法解释》第12条的3款内容,分析司法解释本身存在的立法漏洞、矛盾等问题。本文从两大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第一,是双重无效认定标准在行政协议中适用;第二,是无效认定标准对认定后处理的影响。通过这两大方面分析,指出与无效行政协议认定标准相关的四个问题:第一,《行政协议司法解释》第12条第1款中,
随着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排污许可作为环境质量改善的基础核心制度,约束企业排放行为,为水环境质量的改善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现阶段我国排污许可技术规范的制定主要考虑企业自身的行业特点,根据现阶段工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制定排污许可限值,对水环境质量的达标情况没有直接考虑,与相关环境管理制度之间衔接不足。本研究建立一套完善的基于水质的排污许可限值核算体系,以实现河流水质达标为目的,以典型的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