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根据郑长龙教授提出的课堂教学系统的CPUP模型,以“基元系统”为研究域,研制中学化学课堂教学内容重要性程度评价量表。以期为教师合理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提供理论支撑和针对性参考,同时量表的研发也为评价一节课的质量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课堂观察法和访谈法法确定了中学化学课堂中教学内容的类型并初步评价了不同类型内容的重要等级,得到了中学化学课堂教学内容重要性程度评价量表的初稿。运用SPSS11.5对数据进行了处理,通过评分者一致性检验、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确定了正式量表。量表分为A、B、C、D、E五个等级,16个题项。通过对量表的应用研究初步建构起不同等级基元内容的组合模型。另外,在分析《离子反应》的同题异构课时发现,优质课B等级的内容明显高于常态课,分析其原因有三方面:(1)常态课教师对该部分核心概念的学科理解不够,因而不能提供更深刻的解析(2)常态课教师证据意识不强,用主观臆断代替一些本应提供的证据(3)教师忙于帮助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而忽略了对知识理解的深度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