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前,植源性农产品产地造假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迫切的需要研究出适当的分析手段对植源性农产品进行产地溯源研究。此外,重金属污染对植源性农产品造成的危害将进一步影响人类的生命健康。研究生态系统中元素的富集迁移规律对防止重金属进入植源性农产品等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稻谷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江苏省稻谷元素的含量和元素在土壤-灌溉水-稻谷系统中的富集迁移规律以及通过盆栽实验研究Fe3O4@NH2在土壤中固定两个水稻品种中的铅的方法。主要的研究工作与成果如下:
1、通过分析江苏省9个地区103份稻谷样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植源性农产品产地造假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迫切的需要研究出适当的分析手段对植源性农产品进行产地溯源研究。此外,重金属污染对植源性农产品造成的危害将进一步影响人类的生命健康。研究生态系统中元素的富集迁移规律对防止重金属进入植源性农产品等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稻谷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江苏省稻谷元素的含量和元素在土壤-灌溉水-稻谷系统中的富集迁移规律以及通过盆栽实验研究Fe3O4@NH2在土壤中固定两个水稻品种中的铅的方法。主要的研究工作与成果如下:
1、通过分析江苏省9个地区103份稻谷样品中K、Ca、Mn、Zn、As、Ba、Cd、Co、Cr、Fe、Ga、Ni、Pb、Sr、Ti、V、Se、Mo、Al、Cs、Cu和Rb共22种元素的含量,用SPSS对其进行了显著性差异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并建立判别模型。结果表明,不同产地不同加工精度下的稻谷元素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数据进行降维,对九个地区的稻谷样品进行了逐步判别分析,K、Mn和Mo可以作为九个地区整籽粒样品产地判别指标,正确判别率为86.41%;Cd和Mo可以作为九个地区糙米样品产地判别指标,正确判别率为79.61%;Cu、Se、Mo和Cd可以作为九个地区精米样品产地判别指标,正确判别率为96.12%。
2、以江苏省海安市和兴化市2个县级区域内八种一一对应的土壤-灌溉水-稻谷样品为例,进行了两两之间元素含量的差异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富集系数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土壤、灌溉水与稻谷中的元素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就Zn和Ba而言,海安市和兴化市的稻谷中的元素全量与土壤和灌溉水中的元素全量均呈显著正相关。通过研究两个地区土壤-灌溉水-稻谷系统中24种元素的富集系数发现,重金属元素迁移能力较强的是Zn、Cu和Cd,其余元素迁移能力较强的是Rb、Mn和Ni,其余元素迁移能力较弱的是Ag、Sn和Cs。
3、以两种不同品种(南粳46和南粳9108)的水稻为模型,研究了Fe3O4@NH2对土壤中Pb的吸附阻滞作用。结果表明,Fe3O4@NH2在土壤中固定了一些Pb,减少了水稻中Pb的含量,虽然设计的Fe3O4@NH2与土壤的比例(2.5 g/20 kg)小,但是Fe3O4@NH2对土壤中Pb的固定作用是有效的。
其他文献
气膜冷却是先进燃气轮机涡轮叶片中经常应用的外部冷却方法,冷却结构设计中通常在叶片前缘、吸力面及压力面等位置布置多排气膜孔。为了衡量多排气膜的冷却效果,工程应用中可以利用已知的单排气膜冷却效率数据并采用叠加预测方法来进行估算。但受到实际工况的限制,叠加预测结果精确度不高、偏差较大。因此,了解气膜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得到多排气膜冷却效率叠加预测准确性规律,有利于提供准确的涡轮叶片热边界条件,对涡轮叶片的热分析及冷却结构设计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重点研究了双排离散气膜孔后射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针对影响冷
本文以斜爆震发动机在高超声速推进领域的应用为背景,主要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超声速气流中的斜爆震波的流场结构和驻定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特别是对湍流状态下以及边界层影响下的斜爆震流场结构和驻定特性进行了探索。
分析了无粘条件下斜爆震波的两种过渡区结构的形成机理并建立定量判别指标。提出斜爆震波后和诱导斜激波后区域的状态差异是不同过渡区结构形成的直接原因。当两个区域状态差异较大时,状态匹配需要有激波才能实现,从而形成突跃型过渡区结构;而当状态差异较小时,则仅需弱压缩波即可完成状态
内陆河连接陆地生物圈、岩石圈以及大气圈三大碳库,其碳循环对全球气候变化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锡林河及其流域作为研究区,根据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沼泽、沙地、养殖区、草地、水库、景观湖和工厂)划分布设18个样点,在2018年4月、6月、8月、10月和2019年4月、6月进行野外采样,分析环境因子、碳分压(pCO2、pCH4)、碳通量(FCO2、FCH4)以及碳输移的时空变化特征,开展环境因子与碳逸出、碳浓度的相关性分析,阐明环境因子对碳逸出与碳输移的影响机制,主要结果如下:
1.
中国是草原资源大国。草原畜牧业是我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草原保护建设是增加牧民收入、促进牧区繁荣和边疆稳定的历史使命和长远需要。当前草原面临的突出问题是草原畜牧业发展与草原生产能力不协调,草原退化面积迅速扩大,严重影响了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牧区经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草畜平衡,扭转草原退化的被动局面,促进畜牧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论文通过呼伦贝尔草原牧业四旗17年间(2000~2016年)3~10月草地生产力和草原面积数据,计算牧业四旗草地产草量,分析牧业四
厌氧氨氧化工艺作为一种高效低耗的自养脱氮技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该过程中生成一定量的硝酸氮,使得出水不能达标排放。生活污水中含有一定量的有机物及磷元素,本论文基于反硝化除磷结合厌氧氨氧化工艺对城市生活污水进行碳、氮、磷同时脱除,为开发节能降耗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提供技术基础。论文主要开展低基质厌氧氨氧化脱氮工艺运行参数优化;反硝化聚磷菌、短程硝化菌富集培养及工艺操作条件优化;反硝化聚磷/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Denitrifying Phosphorus Removal-Partial Nitrif
温度是影响粮食储藏时间长短和品质好坏的重要因素,高大平房仓仓顶隔热较差、浅圆仓仓体墙壁传热快,夏季粮堆表层升温较快,长时间处于“热皮冷心”的状态,不利于粮食储备。解决粮堆“热皮冷心”现象,对提高粮食的耐储性、保证粮食储存质量有重要的作用。内环流控温储粮技术,利用粮堆自身冷能循环的优势,近年来开始在粮库中推广使用,该技术对长期储藏的粮食既可起到控温控湿、均温均湿、减少能耗的作用,又可抑制储粮有害生物孳生、减少化学药剂使用、改善工作环境和降低储粮损失损耗等,为绿色储粮提供了新方法,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内环流
真菌毒素是指由产毒真菌在生命活动中产生的具有毒性的一系列次级代谢产物。因其毒性作用较大,被人类和动物食用后易导致疾病的产生,而当多种真菌毒素同时存在时造成的危害更大。因此,各国及组织都相继制定了关于真菌毒素在谷物中的限量要求,因而针对不同真菌毒素的检测方法应运而生。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有:仪器检测方法中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和免疫学检测方法中的胶体金试纸条(ICA)。然而对于多组分同步检测,LC-MS/MS方法前处理复杂;ICA方法则主要针对单一毒素的定性检测,难以满足对多种真菌毒素的定量
稻谷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储备粮的主要粮种。我国稻谷主要储藏在国家粮库中,在其储藏期间,霉变是造成储粮损失的一个重要因素。稻谷储藏过程中,当储藏条件适合真菌生长时,这些真菌就会分解和利用稻谷中的营养组分、破坏其质构,使其品质发生劣变,若不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就会导致粮堆稻谷发热霉变。目前,相关研究内容主要围绕如何进行稻谷安全储藏。国内外关于储粮真菌研究的报道较多,但关于稻谷实仓大粮堆储藏和储粮真菌生长预测的研究鲜见报道。因此,本研究对实仓大粮堆储藏稻谷优势真菌的多样性、分布、演替规律及其储粮真
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是危害严重的世界性储粮害虫。磷化氢(PH3)因其具有杀虫效果好、渗透力强、残留毒性低等特点,已经成为储藏物害虫治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熏蒸剂。但是由于长期单一使用PH3,导致赤拟谷盗PH3抗性日益严重,对我国粮食安全构成巨大威胁。昆虫表皮是防止外源物进入虫体的第一道屏障,其在昆虫抗药性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探明表皮在害虫PH3抗性产生中的作用,本论文以赤拟谷盗为研究对象,以前期转录组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RT-qPCR、RNAi等技术方法,解析
中国是稻谷生产和消费大国,稻谷产后安全储藏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前提。玉米象是重要的世界性储粮害虫,每年造成的储粮损失巨大。为保障稻谷产后储藏安全,特别是降低储藏过程中化学杀虫药剂的过度使用带来的社会和环境问题,基于红外辐射的杀虫技术逐步得到应用。本文以我国典型的初期性储粮害虫—玉米象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红外辐射处理对玉米象致死动力学的特征规律,探讨了红外辐射对玉米象致死作用的生化机理和分子机制,为后续红外杀虫工艺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撑。研究结果如下:
1、以玉米象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处理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