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活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milygang87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以及探究黄芪甲苷对1型糖尿病STZ小鼠肾脏保护的机制,为“补肾活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提供临床依据,为中医药防治提供新的证据。方法:临床研究:将符合糖尿病肾病Ⅲ-Ⅴ期诊断标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西医对症治疗+自拟“补肾活血方”;对照组采用西医对症治疗+院内制剂“滋肾降糖丸”。治疗前后详细记录患者的临床症候积分(主要观察指标)、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肌酐、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统计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统计分析“补肾活血”法治疗DK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动物实验研究:C57BL/6J小鼠适应性喂养后进行造模。糖尿病模型组:一次性腹腔注射STZ溶液,造模成功后,随机分成1型糖尿病模型组(STZ组,n=6)、AS-Ⅳ治疗组(STZ+AS-Ⅳ组,n=6)。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n=6):一次性腹腔注射等体积柠檬酸缓冲液。STZ组和Control组喂养正常标准饲料,STZ+AS-Ⅳ组予AS-Ⅳ药物饲料喂养(按5g:1kg比例将AS-Ⅳ和标准饲料混匀),共计观察8周。第8周时,采集小鼠24h尿液、血清及肾脏样本;检测尿白蛋白、尿NAG、空腹血糖及血肌酐;免疫组化染色鉴别肾中catalase的表达位置;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肾组织和线粒体中catalase、OPA1、VDAC、TFAM的蛋白含量。qPCR方法测定肾线粒体拷贝数。结果:临床研究:疗程共计8周。治疗前,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症候积分、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肌酐、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均无明显差异,说明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临床症候积分、24小时尿蛋白定量均较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血肌酐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但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动物实验研究:第8周时,STZ组24h尿白蛋白排泄率、尿NAG明显高于Control组,AS-Ⅳ干预8周后,STZ+AS-Ⅳ组上述指标较STZ组明显降低。与STZ组相比,Control组血肌酐有所升高,但无明显差异,STZ+AS-Ⅳ组血肌酐明显降低。STZ组小鼠体重较Control组明显减轻,较STZ+AS-Ⅳ组体重无明显差异。STZ组肾小管面积较Control组稍有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STZ+AS-Ⅳ组较STZ组肾小管面积明显降低。肾PAS染色结果提示STZ组肾小管面积较Control组有所增大,AS-Ⅳ干预后明显改善该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提示catalase主要在肾小管表达。Western blot结果表明STZ组肾组织和肾线粒体中catalase较Control组均明显减少,AS-Ⅳ治疗8周后肾组织catalase变化不明显,而线粒体中catalase显著增加。肾组织中,STZ组OPA1、VDAC较Control组明显减少,AS-Ⅳ干预8周后其蛋白表达明显增加。肾线粒体中,OPA1、VDAC表达无明显差异。STZ组TFAM表达量较Control组明显增加,较STZ+AS-Ⅳ组无明显差异。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STZ组线粒体拷贝数较Control组明显减少,AS-Ⅳ治疗后有少许升高,但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研究:“补肾活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Ⅲ-Ⅴ期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院内制剂“滋肾降糖丸”,为中医药在糖尿病肾病治疗领域提供充分循证医学证据,值得深入研究。动物实验研究:研究证明黄芪甲苷可能通过增加肾线粒体catalase以及肾组织OPA1和VDAC蛋白合成来调节肾线粒体功能,从而起到肾脏保护作用,这为中医药防治DKD提供了新的证据。
其他文献
宁波数字电视有限公司是一家在宁波地区运营数字电视业务的国营广电企业,随着国家“三网融合”政策的推进,公司体制和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公司的经营理念也出现质的变化,不仅
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aus thuringiensis,Bt)是一种革兰氏阳性细菌,在特定条件时,能够形成芽胞,同时会产生由杀虫晶体蛋白组成的对不同宿主有毒杀活性的伴胞晶体,目前Bt已发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尝试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参与竞争,因此如何开发国际市场成为企业的研究重点。B公司是一家拥有汽车配件进出口权的的企业,从21世纪初从俄罗斯市场开始,逐步开发了罗马尼亚、乌克兰、匈牙利等中东欧国家以及德国、意大利等其他欧洲国家的数个市场。B公司在这几个市场开发国际市场之初取得了可观的的业务量。但是受区域经济和政治的影响,B公司在其主要市场中东欧国家的业务量呈下降
精准医疗作为现代医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人类未来的医疗史。在精准医疗的过程中,受检者(包括患者)不再仅仅是医疗的实施对象,更是这个研究过程的参与者和研究结果的共享者,人们更加希望自己的个体差异能够在诊疗过程中被重视并且得到更加精准的治疗;此外,过去医学界尚未攻克的部分病症,现也有望通过精准医疗的手段探知其症状根源,并得到缓解或治愈。因此,精准医疗在我国也逐渐被重视起来。然而,
近几十年来,含N^N配体(N^N=二亚胺、二吡啶、邻二氮杂菲等)的Re(I)三羰基配合物因其优异的性能被科研工作者们广泛研究,并且在多个领域中均有应用,比如,光催化、化学传感、光电开
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技术是一种多载波调制技术中一种特例。该技术在无线通信系统与传统有线系统(如802.11a、ADSL等)中的应用已
我国东北地区是盐渍化土壤的主要分布地区之一,研究植物的耐盐能力也成为东北地区作物的研究热点之一,植物可以通过提高其耐盐能力来维持正常生长、增加作物产量。甜菜M14品
化学疗法是目前人类癌症治疗的主要临床手段。通过纳米药物传递系统(nano drug delivery system,NDDS)可提高疏水性药物的分散性,有效降低药物的非特异性分布和体内的副作用,成为癌症治疗的重要发展方向。NDDS在循环系统的稳定性和肿瘤细胞内的释药特性是其发挥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亲水性聚合物,如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和两性离子聚合物,具有优异的
在能源短缺的背景下,发光二极管(LED)由于低能量损耗、可靠性好、亮度高等优点将逐步取代传统光源而成为下一代理想光源,特别是它的响应时间极短,可用于高速通信。可见光通信
随着电网公司对供电可靠性和电网运行安全性要求的不断提高,故障快速定位技术以及故障风险评估技术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与主网相比,配电网存在供电半径长、自动化终端覆盖率低以及单相接地故障率高的问题,严重影响供电可靠性考核指标,制约了配电网安全经济运行水平。配电网故障定位问题的本质是在配电网发生故障后,快速识别故障类型以及快速定位故障点,并以便于运维人员快速抵达故障点排除故障,达到快速复电的目的。而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