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伴随大规模“海归潮”的出现,大量留学生回国发展并成为社会阶层中的新兴群体。根据《2017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海外留学生回到祖国发展的人数再创新高,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已成为一个“人才磁铁”,不断吸引着优秀海外毕业生回国实现梦想并与家人团聚。该调查报告中有关“海归”的创业、就业、科研和社会生活等内容为探索中国“海归”集体身份的研究提供了现实依据和分析数据。报纸媒体是接触大众、传递信息的最简单方法之一。鉴于其将话语权和信息分享融合在一起,因此在特定情况下能够左右其他群体,即媒体从业人员或相关机构可以通过文本来操控思想的形成与转变,甚至间接影响他人行为。因此,致力于探究话语、权力和社会三者关系的批评性话语分析是探究媒体话语中集体身份的重要方式,其社会认知法通过认知媒介连接了社会结构和话语结构,用于解释某些社会现象或集体身份的建构过程。为全面了解报纸媒体中的“海归”形象,研究以批评性话语分析理论为基础,从微观语言结构、话语策略,中观社会认知以及宏观社会语境,分析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报纸媒体对“海归”集体身份的话语建构。微观层面主要通过主题—述题结构和话语策略来探究二者是如何影响集体身份的语言建构过程,其中话语策略通常是有意识地被语言生产者所操纵以达到特定的社会、政治、心理或语言层面的目的,成为探究某一社会现象或身份建构过程中语言要素的有效途径;中观层面更关注话语事件中的行动者与其在具体交流场景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由此产生或左右的社会认知;宏观则侧重社会文化背景的探讨,从而进一步揭示影响集体身份的相关文本和话语行为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显示:(1)报纸媒体报道“海归”时所使用的语言手段及话语策略呈多元态势,如视角化策略、述谓策略、否定策略,从整体上塑造了一个奋勇创业、踏实工作、专注科研、乐观生活的社会上层集体身份;(2)绝大多数报道内容呈现正面态度,在报道数量上明显高于“海归”群体“名不符实”、“眼高手低”等消极刻板印象的负面报道;(3)报纸媒体掌握着绝对话语权力,此外政府和企业的利好政策也是影响读者意识形态形成及“海归”身份建构的重要社会因素。通过分析报纸媒体中“海归”集体身份的话语建构,我们认为报纸媒体的话语行为对任何群体的集体身份建构应该负更大的责任,或者更确切地说,它应该更客观地呈现真实情况。报纸媒体的领导应更好的发挥监督作用,正确引导或审查新闻报道的方向,这对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的形成及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读者也应该理性地解读报纸上的报道,不要传播或歪曲一些不实新闻,从而造成社会群体间过度紧张的关系。上述建议定会使得集体身份的建构更加合理、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