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脑出血是脑卒中里最严重的类型之一,脑出血患者的预后与血肿大小、出血部位等密切相关。内囊后肢的受压程度可能会预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既往研究认为中线偏移对于脑出血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预测意义。但临床实践中依据中线移位评估患者预后效果差强人意。可能的原因为:内囊后肢位于丘脑和豆状核之间,有皮质脊髓束,丘脑皮质束,颞桥束等神经纤维从此间穿过。内囊后肢的损伤多伴有肢体活动障碍,完全性损伤可出现"三偏综合征"(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偏盲)。与内囊后肢受压程度相比,中线偏移所涉及的解剖结构改变复杂,不仅涉及心跳、呼吸中枢,还涉及下丘脑-垂体轴。一旦偏移最容易出现的症状是意识障碍和内分泌功能的改变等。为了验证内囊后肢的受压程度可能会预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我们设计了反映后肢受压程度的距离比值,并在本研究中评价预后的指标采用了改良Rankin评分,该评分更为关注肢体活动能力而非意识水平,所以相比较中线偏移对于预测脑出血的预后更具有临床意义。并证实了它可以预测基底节出血患者的结局。研究方法我们回顾性分析了我中心数据库中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连续收住的自发性脑出血病例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根据入院后首次CT平扫,将内囊后肢的受压程度定义为内囊后肢中点垂直于血肿边缘的距离(D’)。分析D’的影响因素,以及D’与临床预后指标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本研究中一共纳入55名患者,25名女性,30名男性,平均年龄57±13岁。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为影响3月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OR=0.002,95%CI=0.001-0.448,p=0.031),而中线移位不是3月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OR=1.144,95%CI=0.962-1.361,p=0.128)。ROC 曲线分析显示,D’ 预测 3 月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732,最佳切点为0.18,其敏感度为0.87,特异度为0.65(Youden指数为0.517)。根据D’预测3月预后不良的最佳阈值,将所有患者分为内囊后肢受压明显(D’≤0.18)和内囊后肢受压不明显(D’>0.18)。单因素比较两组患者的患侧肢体肌力,结果发现,与内囊后肢受压不明显患者相比,内囊后肢受压明显者术前和出院时的患侧下肢肌力明显较低(p<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脑疝,脑室出血和脑出血CT分级后,D’分别与术前GCS评分(B=10.737,p=0.034)和出院时GCS评分(B=11.611,p=0.046)独立相关。既往脑卒中病史(B=-0.164,p=0.008)以及入院时脑室血肿(B=-0.052,p=0.025)与D’独立相关。结论在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中,D’所反映的内囊后肢受压程度与术后的近远期预后都独立相关,D’与入院时就存在的脑卒中既往史和脑室血肿独立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