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机器视觉的驾驶员危险驾驶检测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来源 :南京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y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汽车数量的急剧增长使得交通事故的发生频率越来越高,给人民生命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威胁。相关研究表明,驾驶员因素在交通事故发生的起因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对驾驶员危险驾驶行为检测的相关技术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的科研意义。本课题的主要目标是设计出一个监控驾驶员危险驾驶行为并实时预警的检测系统。论文在分析了国内外危险驾驶检测技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研究并设计了一个基于机器视觉的危险驾驶行为检测系统。首先简要阐述了系统中涉及的相关理论和关键技术,分析了几种常用人脸检测算法的基本概念和优缺点,重点研究了基于Ada Boost的人脸检测算法,从Haar特征的提取和Ada Boost分类器的设计两方面对该人脸检测算法的工作原理进行了设计与研究。针对利用神经网络实现分心驾驶识别的问题,根据卷积神经网络实现图像识别的原理,设计了基于Alex Net网络模型的分心驾驶识别方法。针对人眼这一最能反映疲劳程度的特征,分析了人眼定位和跟踪的相关算法,研究并设计了将Hough变换和灰度投影相结合的算法来实现驾驶员眼睛的准确定位,对比试验表明该方法的定位准确率得到了提高。根据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设计了以DSP芯片TMS320C6748为核心处理器的硬件开发平台,并将系统分为图像采集、CPU处理、外部存储、电源、语音报警五大模块进行硬件设计,硬件设计主要从关键芯片选型和电路设计两方面实现。根据系统的软件设计目标,从疲劳驾驶检测和分心驾驶识别两方面进行了软件设计。针对疲劳驾驶检测的软件实现流程,研究并设计了以图像预处理、人脸检测、人眼定位与跟踪以及疲劳驾驶判定四个步骤为基础的检测方法,着重研究了眼睛状态判断的实现算法,利用MATLAB和Open CV函数库对相关算法进行仿真,验证了软件实现流程的可行性。针对分心驾驶识别的软件实现问题,根据Alex Net神经网络的运行原理,设计了使用大量图像数据对网络进行迁移训练以识别样本图像中分心驾驶行为的方法,并在实验过程中对网络进行了优化。最后,在综合了硬件和软件设计的基础上搭建了基于DSP的危险驾驶检测系统,并在DSP/BIOS操作系统中实现了软件程序的编写。针对系统的性能要求设计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系统在正常环境下对于驾驶员的危险驾驶行为检测准确率达到82%左右,且系统运行时具有良好的实时性。
其他文献
近几年,随着网络通信与传感器技术的迅速发展,结合网络控制与视觉伺服的网络视觉伺服控制系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传统的点对点控制结构相比,网络视觉伺服控制系统有着诸多优势,例如连线简单,灵活度高,采样信息丰富等。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其输出往往带有采样与时延,且系统受到非线性,未知输入扰动以及输出测量噪声的影响。本文综合考虑了上述采样、时延、未知输入扰动以及测量噪声等问题,将重点进行网络视觉伺服控制
微纳结构检测手段不断发展,现在主要使用的是白光干涉显微的检测方式,但是由于台阶边缘处的衍射,造成台阶边缘处会出现蝙蝠翼效应的伪影,严重影响到高度信息的获取,这种现象在台阶横向尺寸上达到分辨率极限时尤为明显。因此针对蝙蝠翼效应问题,探究白光干涉显微成像中横向分辨率与纵向分辨率的影响关系,寻找抑制或减小蝙蝠翼效应的有效方法,对正确提取微观形貌的三维信息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与应用价值。本文探讨了蝙蝠翼效应产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和深度学习算法的发展,作为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热门方向之一的视觉跟踪技术在深度学习算法的协助下,逐渐成为了人工智能领域及物联网感知层的重要技术之一。视觉技术成为了人类和计算机认知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并且基于深度学习方法的计算机视觉技术日渐被应用于军事作战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在现代化战争中占据重要地位的精确制导武器采用视觉跟踪技术提高打击目标的击中率;随着5G时代的到来,处于人
在高速公路交通的智能化管理上,交通信息的采集技术扮演着重要角色,而连续波雷达系统由于其测距测速精度高,适于近距探测的特点为高速公路车辆目标监测提供了思路。本文主要对适用于车辆检测的线性调频连续波雷达的信号处理器的设计与算法实现进行了研究。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和贡献如下。1)车辆目标监测任务需求分析和信号处理算法设计。本文通过对线性调频连续波雷达的工作原理分析,结合实际给出了车辆目标监测雷达信号处理的指
随着“工业4.0”、“互联网+”等理念的提出,物联网行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室内定位技术的需求也大大提升。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凭借其低成本、高精度、高可靠性的优点,已经成为物联网的基本技术之一,同时也是优选的室内定位技术。RFID室内定位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但大多数研究关注于求出目标的具体位置。在某些应用领域中,如图书管理、仓储物流,了
砖茶作为西、北部地区军政开支的财政税源商品之一,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贸易物资。但现有砖茶生产线存在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低,生产效率不高,卫生条件不达标等问题,难以满足实际需要,所以,对其进行自动化升级迫在眉睫。本文以湖北省科技创新重大项目“节能高效砖茶压制自动化生产线的研发”为依托,充分调研了砖茶生产线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技术需求,设计了砖茶生产线分布式控制系统总体方案,将整个生产线划分为多个子系统
针对人眼个性化差异,建立符合东方人眼数据的晶体光学模型,并实现相应的数字化加工工艺,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与意义。3D打印技术可根据晶状体的三维数字模型进行个性化加工制造,不仅可以解决复明问题,也可以提升人眼成像质量。通过眼科测量仪器获取人眼多项光学参数后,应用光学设计软件Zemax逆向求取眼内晶体未知参数,构建人眼晶体光学数字化模型,研究三维实体晶体模型的3D打印技术并评估其效果。研究了人眼内部关键
焦距5至80米的中等焦距光学元件和光学系统广泛应用在高能激光可控核聚变、空间光学系统以及天文观测光学系统中。由于中等焦距光学元件数值孔径小,检测过程容易受到空气扰动、振动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中等焦距光学元件的焦距检测成为现阶段光学测量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本文研究基于单光栅Talbot效应的透镜焦距检测方法,以解决中等焦距光学元件焦距测量问题。本文在传统的Talbot效应及其焦距检测的原理
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亟待解决,燃料电池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代表之一,是替代传统内燃机汽车的理想解决方案,正逐步在交通运输业得到应用,燃料电池汽车以其无污染、动力性强、能量利用率高、续航里程长等优势,取得了各大车企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为了实现混合型燃料电池汽车高效、可靠的运行,充分发挥燃料电池稳定高效的工作特性和辅助能源的动态适应能力,需要选择合适的能源管理策略来解决多能源之间功率分配的问题。因
遥控侦察仪是一款适用于作战反恐的侦察设备。在一些危险区域,通过操作遥控侦察仪,能够在一定的距离内实时地获取到侦察区域内360度的视频信息。首先对遥控侦察仪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并根据需求对已设计的遥控侦察仪提出了改进方案。原有的遥控侦察仪只能显示一个摄像头采集的视频信息,无法实现360度无死角侦察。先对遥控侦察仪进行代码优化,并对遥控侦察仪显示界面重新进行布局设计,实现同时显示四个摄像头采集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