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三十二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实现重大的突破并取得成功,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过渡到了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综合国力取得巨大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改善,国际政治地位和影响力有明显提高。相比之下,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就落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导致面临的问题也更加严峻更加复杂。党和政府在管理国家和社会时的某些具体性制度,还存在着部分的弊端和漏洞,影响和妨碍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当前,我国已进入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2008年自上而下的进行了改革开放以来第六次集中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国务院改革完成阶段性任务后,地方各级政府机构改革在全国各地逐步展开。县级政府作为我国政府体系中的基层政权组织,发挥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在社会发展中始终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当下,由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是当代中国县级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的紧迫课题与重要使命。如何建设服务型的县级政府,就必须以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为前提,就必须进行政府机构改革。改革开放以来,“精简—膨胀”的怪圈和“黄宗羲定律”像梦魇一般纠缠着每一次机构改革,怎样才能跳出这个循环,巩固每次机构改革的成果是一项难题。本文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历史分析方法和比较分析法对我国县级政府的机构改革进行分析,分四个章节对此进行研究探讨。第一章是县级政府机构改革相关名词解释和理论的阐述。解释阐明各个在文中会出现的专业术语,并说明我国政府间的关系和简单介绍治理理论。第二章是对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县级政府机构改革的回顾。通过回顾历史,总结当前或者今后机构改革可以吸取的教训和借鉴的成果,有利于我国县级政府机构改革的顺利进行。第三章是分析我国县级政府机构改革面临的四个主要困难之处,分别是机构改革的动力来源,来自于内因还是外因;县级政府的职能定位,“市管县”和“省管县”之争让县级对自身的地位很迷茫;政府存在着自我膨胀的现象,如何解决这个普遍性的顽疾;机构改革之后,裁撤下来人员如何安排,分流的问题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第四章是针对上文提出的四个问题,针对性的总结出四点想法。重要的是把县级政府和上级政府之间的关系搞清爽,然后加快政府的职能转变,再强化编制管理的刚性约束,用法律和制度来保障机构改革之后的成果,最后用创新的办法解决人员分流问题,完善社会保障问题,维护社会的稳定。把县级政府机构改革置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观背景下进行探讨和研究,阐明当代中国县级政府机构改革的几点重要原因,并提出其未来发展的价值取向以及实现的渠道、途径。我国县级政府机构改革不仅仅是撤并机构、精简人员,还需要和政府职能转变结合起来,把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作为机构改革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