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法律属性来看,减刑假释将服刑人员是一种由“监禁性”惩罚变为非监禁性刑罚,执行方式的改变直接改变了罪犯的服刑期限、服刑地点和服刑方式,其对服刑罪犯的合法权益影响巨大,也易在司法实践中发生权钱交易、司法腐败问题,社会关注度较高,应该引入各种监督制度来保障减刑假释工作的顺利执行;特别是减刑假释检察监督制度的形成,为检察机关开展减刑假释监督工作提供重要的制度支撑,对保证刑罚执行的公正、公平、公开,对减刑假释刑事裁判能否得到完整、科学、规范的执行起到监督性、现实性的保障作用。由于减刑假释检察监督制度本身存在不足和法律规定的不详备,又加上法出多门、监督力量薄弱等因素,造成减刑假释检察监督制度在实际执行中存在监督效果不强、监督方式简单、权威性有待加强、监督程序有待完善、监督方式任意性较大等难题,影响了减刑假释检察监督工作的开展。本文主要围绕减刑假释的检察监督制度形成、理论依据、存在不足等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完善我国减刑假释检察监督制度的路径,共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本文简要从减刑假释检察监督制度纵向的历史发展、横向的法律法规和检察机关开展减刑假释检察所取得的成就,论述减刑假释检察监督制度形成的法制基础和实践基础;然后结合检察权作用理论、人权保障理论、权力制约理论,论述了减刑假释检察监督制度的理论基础。论文的第二个部分介绍了减刑假释检察监督制度的特点和功能。减刑假释检察监督制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对特定主体的检察监督、以事后监督为主的检察监、检察监督的程序化;而减刑假释检察监督制度功能是有利于实现刑罚目的,有利于保障程序公正,实现实体公正,有利于制约减刑假释权,让执行机关来依法教育改造、管理考核,让法院来公平公正裁决,让罪犯感受到公平,维护法律的正义。第三部分,主要根据我国减刑假释检察监督制度立法不完善、监督方式单一、缺乏程序保障等不足,分析了导致监督效果不理想的五大原因:对检察权作用认识不足、检察机关监督权威性有待加强、对服刑人员权利保障不够重视、对被害人的权利的权力重视不够、操作上的行政化等。论文的第四个部分,主要提出了完善我国减刑假释检察监督制度的路径:建议设立《减刑假释法》,从顶层来制定法律对减刑假释工作进行规范,增强检察监督的可操作性和约束力;发挥检察机关对减刑假释案件的双向监督,实行检察建议纠正和抗诉并用的监督方式,强化减刑假释监督效果;论文还就减刑假释检察监督制度建立有效的程序保障,实现减刑假释检察监督的常态化;整合检察机关监督力量,加强减刑假释检察监督工作队伍建设,在检察机关内部形成减刑假释检察监督工作合力,加大对减刑假释职务犯罪行为查处和预防力度进行了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