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胃癌作为国内外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由于缺乏对胃癌早期有效的诊断措施,缺少对进展期胃癌有效的治疗药物,导致胃癌患者的治愈率及预后持续低下。因此对胃癌的发生发展机制进行研究,探寻其相关的关键分子,将会对今后胃癌的治疗起到关键性的启示作用。目的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被无数研究者认定是肿瘤发生侵袭和转移的关键环节,本研究拟对胃癌EMT的发生发展机制进行初步的研究,探寻其相关的关键分子,同时探讨其与EMT发生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挖掘高通量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中胃癌与EMT相关的基因芯片数据,并对芯片数据进行系统分析,筛选出在胃癌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具有差异表达的全部基因,并利用R语言软件相应的功能包进行基因注释和聚类分析,将表达差异的基因进行富集分析,并做蛋白质互作网络图进行相关分析,用以筛选出EMT相关目的基因。通过组织学实验对筛选出的目的基因进行相关生物学功能验证,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的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treptavidin-Peroxidase,SP)染色技术检测胃癌组织、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配对相关同源框1a(paired related homoeobox 1a,PRRX1a)与EMT相关蛋白上皮性钙黏附素蛋白(E-cadherin,E-cad)和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并分析PRRX1a、E-cad以及Vimentin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探讨PRRX1a与EMT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对编号为GSE65801的数据集进行分析,基于logFC及P值大小对全部基因进行差异筛选,结果共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1143条,其中包含上调表达基因468条,下调表达基因分675条。通过富集分析及构建蛋白质互作网络图,最终筛选出EMT转化相关目标基因PRRX1,差异筛选表明该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是正常胃黏膜组织的2.65倍,同时富集分析提示该基因具有转录因子活性,其生物学功能表现为参与RNA聚合酶II近端启动子序列与特异性DNA结合的过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验结果显示,胃癌癌组织中PRRX1a和E-cad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67%和41.67%,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PRRX1a和E-cad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33%和70.00%,两者相比,胃癌组织中PRRX1a和E-cad的表达较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呈现显著下调;同时我们观察到在胃癌组织中Vimentin的阳性表达率为66.67%,而在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Vimentin阳性表达率仅仅为36.67%,胃癌组织中Vimentin的表达较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呈现显著上调。统计学软件对上述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P值的大小我们推断出上述各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RX1a、E-cad及Vimentin在胃癌组织中的异常表达与胃癌EMT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与胃癌侵袭和转移的生物学恶性行为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PRRX1a的敲低可能诱发了胃癌的EMT过程,通过启动调节机制促使E-cad表达下调以及Vimentin表达上调使胃癌上皮细胞擭取间质细胞的特性,从而促使胃癌细胞获得向邻近组织或器官侵袭和转移的能力。结果显示其可能是胃癌侵袭及转移的重要靶点,针对PRRX1a诱导EMT过程的具体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的实验研究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