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对口译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高校口译教学的规模也呈现逐渐扩大的态势。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向市场输出更多优秀的口译人才,加强对于高校口译教学评估体系的研究,了解口译教学评估的实施现状,就显出极大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回顾学者在口译评估领域(口译教学评估、口译职业评估和口译研究评估)所取得的历史性理论成果以及口译教学评估领域的实证研究成果,结合对高校口译课程的现实调研,通过问卷调查、教师采访和课堂观察的方法,总结了现行口译教学评估体制在构架效度、协调性、灵活性等方面的欠缺。在架构效度上,高校口译教学并未形成一个系统的评估体系,往往采用惯例评估而非具体的参数评估,评估缺乏具体的域区分,标准化的框架也未就位实施;在协调性上,测试和课堂表现评估、课堂指导和课下作业评估、学生与教师的评估期待都呈现了不平衡的状况,从而不能及时地为学生提供有效反馈;在灵活性上,一方面由于在评估实践中过分地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评估全程以及最终的测试评估中缺乏参与,从而影响了口译评估结果的信度;另一方面,教师反馈以及学生训练方式的单一性更加深了这一现实。所有这些存在的问题确实对学生口译技能的掌握和提高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不利于学生获得即时的反馈,更正自身问题。再者,针对现行口译评估体制存在的这些问题,结合形成性评估在外语学习中应用的相关理论,提出要在口译教学中,以建立语料库为基础的课程内容为前提,在对学生进行评估理论和评估实践培训的情况下,将评估主体进一步扩大化,采取以教师为主体的整体性评估(以目前既有的惯例评估为基础)、以学友为主体的量化评估(引入口译职业评估中的参数化量表)、以学生个人为主体的个人档案综合性评估体制,进一步增强口译教学评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促进学生口译技能的提高,并最终促进口译教学的科学化和系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