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素影响秸秆降解与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微生物机制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longxm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秸秆还田与施氮是喀斯特地区旱地农田土壤管理的常用措施,研究该区长期施肥旱地氮素水平调控秸秆降解与土壤有机碳转化的微生物机制,对于提升退化的土地肥力和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以长期施肥典型棕色石灰土为研究对象,利用100d的室内培养试验(12个处理),包括3个长期施肥模式土壤: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和秸秆配施化肥(NPKS);4个物料添加水平:Control(不添加任何物料);S(13C-玉米秸秆添加量:2g/kg干土);S+N1(低N 0.07g/kg干土);S+N2(高N 0.20g/kg干土)。采用稳定性同位素标记技术、气相色谱法、氯仿熏蒸法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以及高通量测序)等,定量研究土壤有机碳的转化、微生物群落演变及影响机制,以期为喀斯特地区合理管理秸秆还田与氮肥施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主要结果如下:(1)100d培养期间,两种长期施肥旱地土壤(NPK和NPKS)秸秆来源CO2量为长期不施肥土壤(CK)的1.251.7倍;尽管CK土壤高氮素水平下的秸秆降解高于其它物料添加水平,但仍显著低于NPK和NPKS的所有处理。可见,喀斯特旱地秸秆降解依赖于土壤肥力基础及外源氮素水平。(2)秸秆与低水平氮素配施(S+N1)能有效降低土壤有机碳矿化,但氮素水平较高(S+N2)时,土壤有机碳矿化的激发效应增大,CK和NPKS土壤尤为明显。因此,秸秆还田应合理配施氮肥,否则会激发土壤有机碳矿化,不利于土壤碳固持。(3)培养过程中(1d、5d、100d),土壤细菌群落隶属35个门,放线菌门、厚壁菌门、酸杆菌门、变形菌门、泉古菌门为优势门,芽孢八叠球菌属为优势属;真菌群落隶属40个门,子囊菌门、担子菌门、壶菌门、球囊菌门、接合菌门为优势门,腐皮壳属为优势属。同时,高氮素水平(S+N2)引起细菌与真菌的丰度与多样性下降,说明外源氮素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4)长期施肥模式与氮素添加显著影响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硝态氮、微生物量碳、微生物的丰度及多样性,RDA分析结果表明,可溶性有机碳(F=10.5,P=0.002)和硝态氮(F=29.1,P=0.004)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进而显著影响秸秆降解与有机碳矿化。综上,长期施肥与外源氮素水平影响喀斯特旱地土壤秸秆降解和土壤有机碳矿化,并伴随着驱动秸秆降解与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微生物区系的变化,研究结果为喀斯特地区合理管理秸秆还田与氮肥施加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其他文献
当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城镇化时期,历史悠久的水乡古镇也面临着如何在保留原有建筑文化的前提下发展建设的问题。本文从新建筑植入的角度研究古镇发展中新建筑的设计方法。本文
城市河流的水环境发展在城市化进程中表现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人类作用于城市河流更为频繁,也让河流环境受到的污染更为严重,居民生活质量也受到了不小的影
目的: 探讨新的凋亡抑制基因 survivin 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lung carcinoma,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抑癌基因 P16INK4a 表达的相关性;探讨检测经纤支镜抽吸物脱落细
目的:通过与肝脏门静脉磁共振增强成像的对比研究,评估3.0T MR NATIVE True-FISP序列在肝脏门静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17例疑诊肝脏病变的患者行磁共振增强及NATIV
图书馆是供广大社会民众参考、查阅、信息交流的重要社会性中介机构,其重要工作范围主要包括收集、典藏、整理、服务四大功能。在信息化时代到来的背景下,信息革命为广大市民
<正>全球经济资源正在经历再分配,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发展中国家也在加快谋划产业布局。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纺织服装产业面临着"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需加快
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变成了内、外部资源的整合能力竞争。只有加速通过企业信息化来优化业务流程,优化组织结构,降低成本,扩大企业的优势,促进生产,技术创新,
随着只能信息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用计算机替代人来完成一些工作是今后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而手写体数字识别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如何应用计算机来智能化的进行手写体数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中的细胞增殖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肾癌中的表达以及MVD相关性
有机发光材料由于在荧光传感器、刺激响应材料以及有机发光二极管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具有极大的重要性。传统的有机发光材料在聚集态常常出现相对于分散态的发光减弱,这就是聚集诱导淬灭(ACQ)现象。聚集诱导发光(AIE)概念的提出,为开发高效固体有机发光材料带来了希望。作为著名的AIE基团,四苯乙烯(TPE)因为其简单的合成路线、优秀的聚集诱导性能而得到大量的研究。顺反异构或E/Z异构是非常重要的机理,一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