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傅东华译的《飘》来看目的论的适应性

来源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es_d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歇尔的作品Gone with the Wind是世界最畅销的小说之一。著名翻译家傅东华受邀翻译。他的译本影响最大,也最具争议。翻译批评家们对它的争议主要有两点:1)过多使用归化手法阻碍了两种文化的交流;2)傅将有些他认为冗长的或有关心理的描写从译文中剔去。然而,大多的评论都缺乏一个更加宏观、科学的理论体系指导,缺乏对翻译目的、中国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读者需求和接受的水平等诸多重要因素的考虑。二十世纪70年代,功能派翻译理论代表人物威密尔提出了翻译目的论,将翻译研究聚焦于翻译目的的选择上,认为翻译过程中使用的翻译的方法和策略是由翻译目的决定的。翻译目的论是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它包含目的、连贯、忠实三大原则,目的原则是总体性原则,其他原则都从属于目的原则。目的论打破了传统的“等值”、“等效”观念,拓宽了翻译视野。它对翻译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即评价一个译本是否成功,则看它是否达到了其预期目的。但就文学翻译而言,有人认为目的论并不适应。故本文作者从对《飘》作个案分析来验证目的论在翻译实践中的适应性。本论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功能派翻译理论的发展概况以及目的论,奠定了本文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结合诸多因素,包括原作的特色和意图、以及读者的需求等对傅东华翻译的目的进行了分析。在第三部分中,作者通过了一系列例证分析,考证了他实现目的的策略和手段。总之,傅先生当时的客观历史背景和他翻译的目的决定了他翻译方法。傅先生是第一个将《飘》翻译到中国的译者并且成功达到了预期的翻译目的。从目的论的角度来看,傅译《飘》不失为一部成功的译作。通过对《飘》这一翻译个案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威密尔的目的论在翻译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对文学翻译很有指导意义,其在翻译实践中具有适应性是不容置疑的。
其他文献
经济学研究社会上存在的能够直接或间接满足人们物质或精神需要的东西(可以是劳动产出的,也可以是自然存在的)。虚拟价值是由资源的未来效用决定的买方为获得某资源愿意的最
在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应用为基础的知识经济社会中,以智力和信息为内容的无形信息产品被大量生产、大量消费,成为市场中新兴的交易客体。信息产品的使用亦呈科技化、
有关民主的反思和研究已历时几个世纪,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市场经济和民主成为政治学家和经济学家研究的热点。无可否认的是,市场经济对民主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民主的建立和
工业经济的发展,导致了人类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科学在征服各个领域的过程中取得了巨大胜利,同时也使科学文化、科技理性的地位得到空前加强,科学文化成为审视、衡量对象世界,特别
Mailath及Postlewaite在其1990年的论文中证明了公共物品供给的渐进无效性,即随着经济中个体个数增加到无穷大,公共物品被提供的概率趋向于零(而此时公共物品应被提供的概率趋
作为公共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之一,收入的分配问题受到了众多的关注,近年来的文献着重讨论的是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而最优的国家所有权安排问题是众多改革中的经济面临的问
金融产品创新业务越来越成为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增长点,面对外资银行的竞争,文章提出了金融产品创新的努力方向,并建议总行向下级授权,改善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外部产品市
数据挖掘意味着在一些事实或观察数据的集合中寻找隐藏模式的决策支持过程。数据挖掘也被称为知识发现。文本数据库分类是数据挖掘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电子病历也是一类文本数
夜航按惯例一般就是指每日太阳落下之前半小时到次日太阳升起半小时之后的飞行活动。大多数飞行员都经历过夜间飞行,但是你是否也对夜间飞行做过充分的认知和准备呢,下面,我
期刊
政府的媒介策略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随着大众传播媒介的迅速发展,人类的生活和思维方式都深刻地受到影响。媒介已经改变了人类日常生活及社会、政治活动的内容和方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