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OTUD5、CCNDBP1、CAP1三种蛋白与人类解螺旋酶PIF1存在潜在的相互作用关系。通过实验手段在细胞水平及体外验证三者中哪一种或哪几种与PIF1存在相互作用关系,为进一步揭示PIF1解螺旋酶的功能及相关调控机制提供新的接入点和实验依据。 方法:以pCMV-Myc质粒为载体,分别构建带Myc标签的OTUD5、CCNDBP1、CAP1三种蛋白的真核细胞表达重组质粒。以pCMV-Tag2b质粒为载体,构建带C端Flag标签的PIF1全长蛋白真核细胞表达重组质粒。上述质粒均在293细胞及HeLa细胞中实现过表达。以pGEX-4T-1质粒为载体,分别构建带GST标签的OTUD5、CCNDBP1、CAP1三种蛋白的原核细胞表达重组质粒。另有实验室保藏的以pET-15b为载体、带His标签的PIF1全长、C末端解螺旋酶模序(PIF1C)和N末端 PINT结构域(PIF1N)原核细胞表达重组质粒。上述质粒均在BL21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中实现诱导表达。在真核细胞表达重组质粒成功实现过表达的基础上,将质粒分为OTUD5与PIF1;CCNDBP1与PIF1;CAP1与PIF1三组,分别共转染293细胞,使每组的两种蛋白在细胞内同时过表达,然后进行CO-IP实验,验证蛋白质间是否有相互作用关系。重复上述共转染过表达过程,进行免疫荧光实验,通过直观、可见的细胞内蛋白共定位进一步确定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在原核细胞表达重组质粒成功实现诱导表达的基础上,通过GST Pull-down实验在体外验证OTUD5、CCNDBP1、CAP1三种蛋白是否与PIF1蛋白及其截短体蛋白存在直接的相互作用关系。 结果:⑴分别以Flag标签抗体和Myc标签抗体进行CO-IP实验,经Western blotting验证,OTUD5及CCNDBP1蛋白均可在预期位置获得目的条带,CAP1未获得目的条带。⑵分别以Flag标签抗体和Myc标签抗体进行免疫荧光实验,OTUD5及CCNDBP1蛋白与PIF1全长蛋白及N端截短体蛋白存在共定位,CAP1蛋白不与PIF1蛋白及其N端截短体蛋白存在共定位。⑶OTUD5、CCNDBP1与PIF1经GST Pull-down实验,可见目的条带,而CAP1经GST Pull-down实验未见目的条带。 结论:CO-IP实验结果表明OTUD5及CCNDBP1蛋白与PIF1存在相互作用。免疫荧光实验直观的证明了CO-IP实验的结果,OTUD5及CCNDBP1与PIF1存在细胞内共定位。而GST Pull-down实验结果表明OTUD5和CCNDBP1与PIF1存在直接相互作用关系且作用区域位于N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