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屈光参差人群除中心视力以外是否存在其他视功能差异:例如对比敏感度功能和双眼知觉平衡等。比较框架眼镜和角膜接触镜两种矫正方式,何种矫正方式更适合此类人群。
方法:招募受试者28名,平均年龄(24±1.44)岁(19-27)岁。所有受试者既往均利用框架眼镜进行矫正超过12周。进行医学验光后分别予框架眼镜和角膜接触镜矫正,最好矫正视力均大于1.0。为排除散光对于实验结果的影响,所有受试者柱镜度数均小于0.75D。排除屈光不正以外其他眼部疾病。根据双眼是否存在屈光参差状态,将受试者分为屈光参差组和对照组。屈光参差组:双眼等效球镜度数相差≥1.50D,对照组:双眼等效球镜度数相差≤0.75D。使用相位组合任务分别测试每位受试者利用框架眼镜矫正至最好视力的双眼知觉平衡点。双眼相位组合任务是一个用于找到一个双眼间对比度比值,其中每只眼睛对双目融合感知的贡献是相等的。利用10AFC数字识别任务组成的快速对比敏感度测试方法获得每位受试者分别佩戴框架眼镜和角膜接触镜16个空间频率下的对比敏感度。快速对比敏感度的测试分别给予每位受试者的左眼、右眼以及双眼,从而分别获取单眼及双眼的对比敏感度。
结果:屈光参差受试者中度数更高眼平均等效球镜度数为(-4.70±1.39D),度数较低眼平均等效球镜度数为(-2.375±1.44D),双眼相差平均等效球镜度数为(2.32±1.15D)。对照组14人共28眼,平均等效球镜度数为(-4.22±0.97D)。双眼相差平均等效球镜度数为(0.41±0.30D)。屈光参差组平均对数曲线下面积(AULCSF)为1.379,对照组为1.4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为0.001.在16个空间频率下,屈光参差组的双眼对比敏感度均低于对照组。在0.64、0.82、1.05和1.34cpd等空间频率下,框架眼镜矫正平均双眼对比敏感度分别为1.676,1.696,1.716,1.732,角膜接触镜矫正时分别为1.724,1.747,1.746,1.7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7,0.007,0.006,0.014。屈光参差组中比较度数较高眼和较低眼对比敏感度差异,在利用框架眼镜矫正时结果显示,在2.19、2.79、3.57、4.58、5.83、7.50以及15.79、20.00cpd等空间频率下,两者之间差值分别为-0.044、-0.065、-0.084、-0.102、-0.119、-0.136以及-0.131、-0.0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为0.032、0.029、0.031、0.033、0.035、0.039以及0.023、0.034。在角膜接触镜矫正时,两者间所有空间频率下不具有显著差异。在对照组中,两种矫正方式下双眼之间对比敏感度不存在差异。本实验中分别利用两种矫正方式时,屈光参差组与对照组知觉平衡点无明显差异。
结论:屈光参差组的双眼对比敏感度与对照组相比在各个空间频率均有所下降。当利用角膜接触镜进行矫正相对于框架眼镜,可在较低空间频率下提高双眼对比敏感度。在屈光参差组中,框架眼镜矫正时近视度数更高眼与较低眼比较,中、高空间频率下对比敏感度均下降。而利用角膜接触镜时,两者无明显差异。由此可见,屈光参差可造成明显的双眼对比度敏感度功能差异,近视度数更高眼低于较低眼,而角膜接触镜可以一定程度削弱这种双眼之间对比敏感度功能的差异。良好的光学矫正可在一定程度帮助屈光参差的患者维持双眼平衡。
方法:招募受试者28名,平均年龄(24±1.44)岁(19-27)岁。所有受试者既往均利用框架眼镜进行矫正超过12周。进行医学验光后分别予框架眼镜和角膜接触镜矫正,最好矫正视力均大于1.0。为排除散光对于实验结果的影响,所有受试者柱镜度数均小于0.75D。排除屈光不正以外其他眼部疾病。根据双眼是否存在屈光参差状态,将受试者分为屈光参差组和对照组。屈光参差组:双眼等效球镜度数相差≥1.50D,对照组:双眼等效球镜度数相差≤0.75D。使用相位组合任务分别测试每位受试者利用框架眼镜矫正至最好视力的双眼知觉平衡点。双眼相位组合任务是一个用于找到一个双眼间对比度比值,其中每只眼睛对双目融合感知的贡献是相等的。利用10AFC数字识别任务组成的快速对比敏感度测试方法获得每位受试者分别佩戴框架眼镜和角膜接触镜16个空间频率下的对比敏感度。快速对比敏感度的测试分别给予每位受试者的左眼、右眼以及双眼,从而分别获取单眼及双眼的对比敏感度。
结果:屈光参差受试者中度数更高眼平均等效球镜度数为(-4.70±1.39D),度数较低眼平均等效球镜度数为(-2.375±1.44D),双眼相差平均等效球镜度数为(2.32±1.15D)。对照组14人共28眼,平均等效球镜度数为(-4.22±0.97D)。双眼相差平均等效球镜度数为(0.41±0.30D)。屈光参差组平均对数曲线下面积(AULCSF)为1.379,对照组为1.4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为0.001.在16个空间频率下,屈光参差组的双眼对比敏感度均低于对照组。在0.64、0.82、1.05和1.34cpd等空间频率下,框架眼镜矫正平均双眼对比敏感度分别为1.676,1.696,1.716,1.732,角膜接触镜矫正时分别为1.724,1.747,1.746,1.7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7,0.007,0.006,0.014。屈光参差组中比较度数较高眼和较低眼对比敏感度差异,在利用框架眼镜矫正时结果显示,在2.19、2.79、3.57、4.58、5.83、7.50以及15.79、20.00cpd等空间频率下,两者之间差值分别为-0.044、-0.065、-0.084、-0.102、-0.119、-0.136以及-0.131、-0.0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为0.032、0.029、0.031、0.033、0.035、0.039以及0.023、0.034。在角膜接触镜矫正时,两者间所有空间频率下不具有显著差异。在对照组中,两种矫正方式下双眼之间对比敏感度不存在差异。本实验中分别利用两种矫正方式时,屈光参差组与对照组知觉平衡点无明显差异。
结论:屈光参差组的双眼对比敏感度与对照组相比在各个空间频率均有所下降。当利用角膜接触镜进行矫正相对于框架眼镜,可在较低空间频率下提高双眼对比敏感度。在屈光参差组中,框架眼镜矫正时近视度数更高眼与较低眼比较,中、高空间频率下对比敏感度均下降。而利用角膜接触镜时,两者无明显差异。由此可见,屈光参差可造成明显的双眼对比度敏感度功能差异,近视度数更高眼低于较低眼,而角膜接触镜可以一定程度削弱这种双眼之间对比敏感度功能的差异。良好的光学矫正可在一定程度帮助屈光参差的患者维持双眼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