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实验采取重物击打法,造成大鼠急性软组织损伤,建立模型,在郑怀贤教授的伤科经方中,选取郑氏新伤药水为治疗药物,并使用临床使用广泛,药效相似,且作用机制已被验证的正骨水作为对照,通过药物外敷治疗,观察大鼠伤肢的恢复情况,软组织损伤症候学评分,细察组织形态学,检测血清IL-1β含量,研讨郑氏新伤药水的消炎、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及考证其对急性软组织损伤的治疗效果,探寻药效机制,并为该方的临床应用,能提供相应的理论参考。方法:选取80只三月龄雄性SD大鼠,造模成功后,将72只大鼠分别称量体重后记录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实验组(郑氏新伤药水)、B组-药物对照组(正骨水)、C组-空白组(生理盐水),n=72,每组24只。后再将大鼠随机分为4个时相点组,即第1、3、7、10日。实验组、药物对照组、空白组分别给予郑氏新伤药水、正骨水、生理盐水外敷2h,每半小时给药0.4ml,每日给药2次,共10日,上午敷药时间8-10时,下午敷药时间18-20时。于每个时相点,称取对应大鼠体重,盲评软组织损伤症候指数,细察组织形态学及盲评法评分;ELISA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IL-1β含量;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所选取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检验。结果:(1)体重结果:实验中各时相点,郑氏新伤药水组、正骨水组、生理盐水组体重,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软组织损伤症候学指数:各组数值在第1日达到高峰后下降。第1日,三组数值相当,经分析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第3、7日,郑氏新伤药水组、正骨水组评分较接近,无有效差异(P>0.05),经检验,郑氏新伤药水组、正骨水组分别与生理盐水组对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第10日,郑氏新伤药水组、正骨水组仍低于生理盐水组,经检验,郑氏新伤药水组、正骨水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郑氏新伤药水组、正骨水组分别与生理盐水组相比,统计学有意义(P<0.05);(3)组织学观察:三组组织水肿依时间增加减轻,炎性细胞浸润亦减少,炎性反应得到抑制,其中生理盐水组改善最差;三组大鼠镜下组织下评分变化趋势较相似,第1日:三组各组数值相近,达到最高峰,无明显差异(P>0.05);第3、7、10日:郑氏新伤药水组、正骨水组、生理盐水组三组数值均成下降状态,其中正骨水数值最低,生理盐水组最高,郑氏新伤药水组与生理盐水组镜下组织形态学评分结果,对比检验后,有明显差异(P<0.05),正骨水组与生理盐水组,分析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比郑氏新伤药水组、正骨水组,无明显差异(P>0.05)。(4)血清IL-1β含量(pg/ml):组间比较:第1日,正骨水组、郑氏新伤药水组,分别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正骨水组与郑氏新伤药水组,无显著性意义(P>0.05);第3日,郑氏新伤药水组、正骨水组,差异不显著(P>0.05),检验郑氏新伤药水组、生理盐水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第7日,郑氏新伤药水组、正骨水组分别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0日,郑氏新伤药水组、正骨水组分别与生理盐水组对比,经分析后,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比较显示:郑氏新伤药水组,在第3日达到高峰后呈下降趋势,第3日与第1日对比、第7日与第3日对比、第10日与第7日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骨水组,第3日与第1日对比、第7日与第3日对比、第10日与第7日对比,经检验分析,均有有效差异(P<0.05);生理盐水组,第3日与第1日对比、第7日与第3日对比、第10日与第7日对比,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郑氏新伤药水可有效的改善急性软组织损伤的各种症状、体征,并促进创伤组织的功能恢复;郑氏新伤药水可降低局部伤处的炎性介质IL-1β的血清含量;郑氏新伤药水治疗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使局部炎性反应减轻,从而达到消肿止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