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桦苗期营养诊断与氮素施肥

来源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mesfor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苗期营养诊断与施肥研究对于指导壮苗培育,从而提高苗木质量和造林成活率至关重要;氮素是植物体内分布最广的营养元素之一,植物氮素需求以及氮素施用的有效性一直是植物营养学家或生理学家的研究重点。西南桦是我国热带、南亚热带地区大规模发展的一个珍贵乡土阔叶树种,其养分需求尚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进行了西南桦苗期大量元素的缺素试验,并应用指数施肥法进行了西南桦苗期氮素施肥试验。通过叶片的症状观察、生长调查、光合色素测定以及叶片养分分析,探究西南桦苗期叶片主要营养元素的缺素症状以及各种大量元素缺乏对西南桦幼苗生长及养分状况的影响;分析了不同氮素供应水平下西南桦幼苗生长及全株养分的动态变化,并应用临界浓度法和养分供应量与生物量及养分的关系模型确定西南桦幼苗的适宜施氮量;旨在为完善西南桦育苗技术,促进西南桦人工林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1.以平均高度约14.5cm的西南桦组培苗为材料,设置全素(Control)、缺氮(-N)、缺磷(-P)、缺钾(-K)、缺钙(-Ca)、缺镁(-Mg)和缺硫(-S)等7个处理,采用砂培法开展西南桦苗期缺素试验。结果表明:(1)-N、-K和-Mg幼苗的叶片症状最为明显,表现出叶片黄化、褐斑、叶片卷曲或脉间失绿等。(2)-Mg和-S处理对西南桦幼苗的各生长指标影响相对较小,而其他缺素处理幼苗的高、地径、分枝数、叶面积和生物量与对照相比均显著下降,根冠比则明显升高。(3)缺磷对西南桦幼苗的光合色素的影响不显著,而其他各缺素处理均导致西南桦幼苗的光合能力显著下降。(4)应用向量分析揭示出在各种缺素处理下,西南桦幼苗中各养分元素间存在明显的协同与拮抗作用。2.以平均高度约4cm的西南桦幼苗为材料,设置0、50、100、200、300、400、600 mgN·株-1等7个氮素处理,运用指数施肥法开展西南桦幼苗氮素施肥试验。结果表明:(1)不同氮素处理西南桦幼苗的地径、高、生物量以及全株N、P、K含量均随着时间的变化呈指数递增,而根冠比基本呈递减趋势;不同处理西南桦幼苗全株P浓度随着时间的变化一直增大,而全株N和K浓度则先下降后上升或一直呈上升趋势。(2)各处理间西南桦幼苗的地径、高、生物量以及叶面积差异显著,200 mgN·株-1是满足西南桦幼苗生长的临界点。(3)西南桦幼苗对N、P、K的需求程度不一致,全株N和K浓度在施氮量大于300 mg·株-1时趋于稳定,叶片N和K浓度在施氮量大于200 mg·株-1以后仍持续增加,而全株和叶片P浓度在施氮量大于100 mg·株-1时即趋于稳定,表明幼苗对P素的需求远远小于其对N和K素的需求。(4)综合采用临界浓度法以及养分供应量与生物量和养分状况的关系模型,确定出西南桦幼苗的适宜施氮范围为200~400 mgN·株-1,说明西南桦是一个速生、喜肥的树种。
其他文献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高校继续教育在发展过程中缺失了职业性,不能满足学员的需求,其发展陷入后续乏力的困境,高校继续教育职业化转型的诉求日趋强烈。社会对高等职业继续教育的
前些时看凤凰卫视曾子墨采访香港奇才倪匡,但见他大腹便便、拄着拐杖,蹒跚地走入镜头。仅比我大两岁的他,让我吃了一惊:这老兄怎么老成这样?莫非像当年大理寺评事雒于仁上疏
我的父母在1950年就到了香港,所以那时最终目的是要到香港来。1957年6月,我到了上海,那里鸣放正是最火热的时候,也是环境宽松的时候。7月份,反右就开始了。当时上海莫名其妙
期刊
采用全站仪和GPS-RTK技术获得精准CAD图形数据,用无人机获得影像图,并利用SketchUp软件制作地物模型,将以上数据导入CityEngine城市三维建模平台,构建了某大学三维数字校园模
以一维EQC码为例,研究了"不同时片不同波长"的二维码字结构的特点,分析了实现这种二维码字编码的光纤光栅编解码技术及其特点,并叙述了实现这种OCDMA系统的星形拓扑结构.
本文报告了180例男性不育者精液检验结果及异常分布情况。结果显示,在导致精子活率、活力低下的诸多原因中,解脲支原体(UU)感染亦是其中之一。UU在男性不育者中的感染率为27.2%,UU感染大多不引起
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已近20载,其理想主义影响力大大超过现实的可行性。新近一些权威人士对于素质教育的诠释,似觉还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语意之内。笔者认为,“素质”应在
推进职业化药品检查员制度建设是当前我国完善药品监管制度的一项重大措施,日本在这方面积累的经验对我国有一定借鉴意义。文章介绍了日本药品检查员管理体制、职业发展等制
智能汽车、自动驾驶被认为是AI技术最具应用前景的成果之一。智能汽车交通致损风险的现实存在,要求侵权法回应智能汽车自动驾驶中侵权责任承担问题,避免未来AI等高新技术大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