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弥赛亚意识与俄罗斯民族身份认同构建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itewolf15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俄罗斯的弥赛亚意识和民族身份认同机制,着重关注前者的历史发展和如何作用于后者的构建。  东正教作为历史上的俄罗斯国教,与俄罗斯文化水乳交融,充分响应了民众在精神领域的需求,是俄罗斯民族身份认同构建机制中的重要元素。弥赛亚意识根植于东正教,但是在俄罗斯获得了宗教基础之上的哲学阐释、文学思潮体现和政治依托,进入到俄罗斯的精神构成和伦理道德之中,直接或间接地参与甚至促成了俄罗斯民族身份认同的构建。  本文由绪论、正文、结论及参考文献四部分组成。绪论将对选题的立意、背景、写作思路、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概述,从而指出本文写作的现实意义。  正文部分分为三章,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俄罗斯的弥赛亚意识。本章从“弥赛亚”的宗教内涵着手,分析弥赛亚意识在俄罗斯的历史流变、独特内涵和表现形式,主要对其中的选民思想和“君权神授”思想进行陈述。  第二章:俄罗斯民族身份认同。本章阐述“身份认同”的概念,从文化角度分析民族身份认同的内涵及作用、俄罗斯民族身份认同的机制和要素,着重关注其中的宗教因素。  第三章:弥赛亚意识对俄罗斯民族身份认同的构建。本章从罗斯受洗、“第三罗马”说的提出、教会改革、“东西方”论战、苏联时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后苏联时期的“俄罗斯新思想”六个历史时期,分析弥赛亚意识对俄罗斯民族身份认同的构建产生的影响,梳理其中的继承和发展。  结语部分总结全文观点,指出弥赛亚意识是随东正教“植入”俄罗斯文明的,从引入之初就赋予了俄罗斯人民“神选民族”的信仰和“救世主”的民族使命感。这样的信仰成为了一股精神上的凝聚力,使得俄罗斯人民强调民族特殊性,号召其团结一致,克服困境,追求民族卓立;另一方面,弥赛亚意识在某些历史时期造成认同的错位,催生出极端民族主义情绪,引起俄罗斯民族、国家的动荡。但是无论从历史还是当下来看,弥赛亚意识对俄罗斯民族身份认同构建的积极作用是主流。
其他文献
期刊
学位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虽然没有像正常人一样健全的身躯,却有着比健全人更为博大而无私的胸怀。这说的是舟曲县立节乡北山村小学教师、共产党员房锋生。17年来,他拖着残疾的身躯,凭着顽强的毅力和
输入与输出是语言教学中的两个重要部分。没有输入,二语习得不会发生。没有输出,第二语言不会习得。自从“输入假说”与“可理解输出假设”被提出后,人们对输入与输出在二语习得
学位
科马克·麦卡锡(1933-)是当代美国文坛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创作得到评论界的广泛关注,赢得多个重要文学奖项的肯定。长期以来,国内外评论界主要探讨麦卡锡小说体现的暴力、历
历经5年筹办,2014年5月26日2014年世界种子大会在北京完美开幕。来自美国、荷兰、德国、意大利、丹麦、乌拉圭等60个国家和地区的1452名国际种业代表共赴种业盛会,共谋种业发
本研究以蔡金亭先生在2003年提出的过渡语变异新模型为理论框架,试图探究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学习第三人称单数-s及名词复数-s相关规则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过渡语变异,并揭示引起该变
“得”与“德”两字虽意义大相径庭,却如影随形,时而对立,时而统一。有人因追求大众之“得”被奉为“德”之典范;有人因一味追逐一己之“得”沦为无“德”之徒。两者犹如天平
语言对比研究与翻译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对比语言学对于翻译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语言对比研究成果在翻译中的应用对翻译实践活动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翻译实践是一种典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