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介绍:由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s Degenerative IDD)所引起的脊柱疾患及疼痛逐年增多,对社会经济造成巨大损失。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主要针对的是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不是针对疾病的病理过程。故目前尚缺乏十分有效的治疗手段。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在细胞水平治疗IDD有望成为现实。近来用椎间盘移植或椎间盘细胞移植来修复退变椎间盘的研究已取得快速的进展。但是由于体外培养椎间盘细胞时难于取材、增殖能力较弱、无法大量扩增,故如何提供高质量和数量的细胞仍是现阶段的研究重点。骨髓间充质细胞(MMSCs)是近年来在很多领域研究的较为成功地用于移植的一种成体干细胞。其优点在于易于获取,在局麻下行骨髓穿刺即可获得,体外扩增方便,可以在体外短期内大量扩增达到所需要的数量。在不同的诱导条件下,具有向中胚层组织细胞分化的能力,如向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脂肪细胞、成纤维细胞等分化能力。用自体的MMSCs所诱导的细胞用于自身的组织修复不存在免疫排斥反应是MMSCs又一个优点。近年来随着对干细胞研究的逐渐深入,将干细胞的定向诱导分化与组织工程的方法结合起来即治疗性克隆(therapeutic-cloning)概念的提出为今后指明了研究方向。MMSCs是目前最有希望应用于椎间盘组织工程的干细胞。在体内诱导MMSCs向髓核细胞分化的研究文献报道较为鲜见,本研究旨将在TGF-β1 +LG-DMEM+Ham,s-F12+100%胎牛血清培养的MMSCs注射到退变椎间盘模型后观察其生物学行为来研究体内诱导MMSCs向髓核细胞分化的必要条件及对临床工作的指导意义。目的:评价在TGF-β1干预下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到兔退变椎间盘后是否可诱导向髓核细胞分化并增加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的含量。方法:将纯种新西兰大白兔24只分为3组,一组是实验组,将自骨髓血中分离、纯化和在TGF-β1干预下成功传代培养后的兔MMSCs复合透明质酸钠20ul植入其退变椎间盘中;一组为对照组,其为正常椎间盘;一组为模型组,仅在退变椎间盘注入透明质酸钠20ul做为对照。分别于2、4、6、8周用间苯三酚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多糖含量的变化;免疫组化法测定Ⅱ型胶原的含量变化。所得数据经SPSS11.5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原代培养及传代培养显示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活跃的增殖倍增能力,并且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