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本论文以《醒世姻缘传》的介词为研究对象,对《醒》的介词进行分类描写和比较分析。 2.《醒》是一部用山东方言写成的白话小说,该书大约成书于清朝初年。它反映了近代汉语后期语言发展变化的状况,同时也带有很强的地域色彩,因此该书在汉语史的研究中具有很高的价值。而目前这一方面的研究还有待加强,所以我们选择了《醒》作为研究的对象。但由于时间和论文篇幅的限制,本文仅选择其中的介词来进行讨论。 3.《醒》中共出现介词52个。这些介词并不是一个时间层面上的。根据其产生的时代及其发展变化的情况,可以大致分为三个层面:A.古代汉语介词;B.近代汉语介词;C.《醒》中新出现的或在《醒》中体现出发展变化的介词。论文主要分析B、C两个层面上的介词。 论文以语法意义为纲,对介词进行分类的描写和分析。现代汉语研究中一般根据介词的语法意义把介词分为七类:对象介词,时间介词,处所、方向介词,方式、方法和依据介词,原因、目的介词,比较介词,排除介词。我们的分类参考了现代汉语。我们把“把”、“被”从对象介词中拆分出来,另立为两类,另合井时间介词和处所介词为一类,因而把介词分为以下八类:处置介词,被动介词,对象介词,时间、处所介词,比较介词,方式、方法和依据介词,包括、排除介词,原因、目的介词。因为原因、目的介词只有“因”、“为”,不具有近代汉语及地域的特点,不作讨论。所以本论文的介词分析涉及前七类语法意义的介词(计37个)。 论文主要是对介词的用法和语法意义进行描写,同时也对同义介词(这里指语法意义相同,可以在某些义项上相替换的介词)进行共时的比较,在讨论介词的发展变化时也涉及到历时的比较。历时的比较主要是《醒》中的介词与《醒》以前的近代汉语介词的比较,个别介词有与现代山东方言的比较与沟通。一些与句式有关的介词如“把”、“被”,其语法意义的发展变化与句式有着更加密切的关系,所以在讨论它们的用法及语法意义时,也关及到其所在句式。 4.论文在对《醒》的介词进行描写、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看法: 《醒世蛔缘传》介词研究 1)《醒》沿用了上中古以及在它之前近代汉语中介词的用法及语法意义,但许多介词又有所发展变化,语法义项有增有减。另外还出现了新的介词。 2)虚化是现象,而不是原因。组合才是语言发展的根本动力。虚化不仅仅是语法化,即虚化不仅仅存在于实词向虚词的发展变化中,也存在于实词、虚词的内部变化中。词汇的发展变化也存在着反虚化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