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c14B在小鼠一细胞期受精卵发育中的作用研究

来源 :内蒙古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ss4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细胞分裂周期蛋白14B(cell division cycle 14B,Cdc14B)属于丝氨酸/苏氨酸双特异性磷酸酶家族,在细胞周期调控、生长发育、信号转导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有研究表明,人类Cdc14B在有丝分裂间期定位于核仁中,其生物学功能主要包括调节有丝分裂退出、核组装、有丝分裂纺锤体组装、中心粒复制、激活G2期DNA损伤检查点。对小鼠卵母细胞的研究表明,过表达Cdc14B可延迟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的恢复,下调Cdc14B表达可引起减数分裂提前恢复。对哺乳动物细胞的研究表明,少量Cdc14B定位于有丝分裂中心体,与polo样激酶Plk1共同维持细胞核结构。对U2OS细胞系的研究认为Cdc14B具有捆绑、稳定微管的功能,它在间期定位于细胞核,在后期聚集到纺锤体中央区,Cdc14B通过其亚细胞定位调节纺锤体及微管的功能,从而调节细胞的有丝分裂进程。我们前期的研究已证实小鼠一细胞期受精卵各期均有Cdc14B的表达,在小鼠一细胞期受精卵中,Cdc14B和β-tubulin在G1期、S期共定位于小鼠受精卵皮质,在早G2期,Cdc14B和β-tubulin共定位于细胞质,在晚G2期,部分Cdc14B入核,在M期,Cdc14B和β-tubulin共定位到纺锤体。综合上述资料,暗示Cdc14B在小鼠一细胞期受精卵有丝分裂及调节纺锤体功能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以小鼠一细胞期受精卵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显微注射Cdc14B m RNA观察小鼠一细胞期受精卵的卵裂率、死亡率及G2/M转变的影响;通过显微注射Cdc14B-MO观察小鼠一细胞期受精卵的卵裂率、死亡率、细胞形态以及纺锤体变化;通过显微注射荧光质粒p CMV3-GFPSpark-Cdc14B观察在小鼠一细胞期受精卵中Cdc14B的亚细胞定位。这为进一步研究Cdc14B在小鼠一细胞期受精卵发育过程中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采集小鼠受精卵需要进行超排卵,分别收集四个时期的小鼠一细胞期受精卵;2.同源重组法构建荧光表达质粒p CMV3-GFPSpark-Cdc14B;3.将构建的荧光表达质粒p CMV3-GFPSpark-Cdc14B经体外转录为m RNA,后续用于显微注射;4.显微注射Cdc14B m RNA,观察对小鼠一细胞期受精卵发育的影响;5.显微注射Cdc14B的反义寡核苷酸(MO)沉默Cdc14B基因,并观察其对受精卵发育的影响;6.RT-PCR、Western blotting验证显微注射Cdc14B-MO后干涉效能;7.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观察沉默Cdc14B基因后其与β-tubulin亚细胞共定位情况;8.荧光质粒p CMV3-GFPSpark-Cdc14B的细胞核注射,观察目的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结果:1.Cdc14B m RNA注射组,在h CG注射后32-32.5h开始出现卵裂,h CG注射后33h,受精卵的卵裂率是45.7%;未注射组和TE缓冲液注射组均为对照组,这两组开始卵裂时间为h CG注射后28.5h-29h;在h CG注射后31h,未注射组卵裂率为63%、TE缓冲液注射组卵裂率为61.7%;在h CG注射后33h,未注射组卵裂率为94.7%、TE缓冲液注射组卵裂率为93.6%。2.RT-PCR结果显示:Cdc14B基因在各组小鼠一细胞期受精卵均有表达,Cdc14B m RNA注射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Western blotting结果可见注射Cdc14B m RNA后12h m RNA已经翻译成蛋白质,在Cdc14B m RNA注射组Cdc14B蛋白高表达。3.Cdc14B-MO注射组,受精卵在h CG注射后27-27.5h开始卵裂,受精卵在h CG注射后31h,卵裂率是85.9%;h CG注射后33h,受精卵的卵裂率是97.8%。4.RT-PCR结果显示:Cdc14B基因在各组小鼠一细胞期受精卵均有表达,Cdc14B-MO注射组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Western blotting检测Cdc14B-MO注射组Cdc14B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大约降低80%左右,说明Cdc14B-MO干涉效果较好。5.间接免疫荧光实验显示,沉默Cdc14B基因后,其荧光信号明显减弱。Cdc14B-MO注射组在受精卵M期β-tubulin参与构建的纺锤体崩塌,没有明显的双极形成。6.显微注射p CMV3-GFPSpark-Cdc14B后,分裂期中期荧光信号集中于纺锤体,说明Cdc14B在分裂期中期定位于纺锤体;在分裂期后期,Cdc14B定位于纺锤体和细胞皮质。结论:1.过表达Cdc14B蛋白,小鼠一细胞期受精卵延迟进入M期;2.沉默Cdc14B基因能使小鼠一细胞期受精卵卵裂时间提前,加速G2/M期转换;3.沉默Cdc14B基因会导致小鼠一细胞期受精卵纺锤体形状异常。4.Cdc14B在有丝分裂分裂期定位于纺锤体可能与调控纺锤体组装、调节有丝分裂的进程有关。
其他文献
传统远洋浮标采用蓄电池供电,少部分采用太阳能、风能供电,海洋环境不稳定性导致装置不能实现长效稳定供电,现今出现的振荡水柱波浪能发电装置为涡轮发电,涡轮装置多为金属结构,在海洋潮湿环境中,使用寿命大大缩短。本文提出基于介电弹性体漂浮式振荡水柱发电装置模型,波能采集装置为浮体,可投放在远洋、近岸,环境适应性较强;发电装置为介电弹性体薄膜,可承受大变形,耐冲击性强,可适应恶劣的海洋环境。基于微振幅波理论
目的:使用舒肝明目汤加减联合聚乙烯醇滴眼液治疗肝郁阴虚型干眼,通过与单独使用聚乙烯醇滴眼液的临床疗效比较,从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及观察指标对比及数据整理,摸索中药治疗肝郁阴虚型干眼的一种新方法。方法:将60例(120眼)肝郁阴虚型干眼患者采用随机化原则分为治疗组30例(60眼)和对照组30例(60眼)。对照组予以聚乙烯醇滴眼液滴双眼,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舒肝明目汤加减颗粒剂冲服,2周为1疗程,总
随着社会的发展,分布式电源在人们生产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在分布式电源并网过程中,改变了配电网的拓扑结构。一旦配电线路发生短路故障,分布式电源将提供反向短路电流或助增电流,造成保护装置误动或拒动作。因此,深入分析分布式电源并网对配电网保护的影响,并制定实施可行的保护方法意义深远。为了消除分布式电源并网对配电网保护的影响,本文首先推导了分布式电源在配电网正常运行与短路状态下的并网点相电压计
近年来,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已经带来了能源资源的枯竭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世界各国也开始将研究重点转向了风能、太阳能这些可再生能源,其中太阳能因其清洁、储量大而成为人们研究关注的重点,光伏发电作为太阳能的主要获取方式之一而成为当前人们的重点研究对象。光伏发电系统的光电转换效率受工作环境影响十分巨大,利用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是提高光电转换效率比较直接和有效的方式。常用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策略有多种,例如,恒
目的:明确大黄素对脓毒症肠上皮屏障损伤的影响,探讨大黄素对CLP盲肠结扎法和气管内滴入LPS两种造模方式所致脓毒症肠上皮屏障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160只清洁级SD健康雄性大鼠按不同造模方法随机进行分组:CLP造模法:空白组、假手术对照组、CLP模型组和CLP+大黄素预处理组;LPS造模法:空白组、生理盐水对照组、LPS模型组和LPS+大黄素预处理组(n=20只)。大黄素预处理组于造模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首次提出物理观念,将物理观念置于核心素养首位,观念教学日益受到重视。本文明确了统一性观念的定义和内涵,梳理出了高中物理中与统一性观
近年来,有机无机杂化三维钙钛矿材料因其优异的光电性能,在太阳能电池研究中逐渐受到科研人员的关注。随着研究的深入,基于此材料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不断得到提高,从最初的3.8%增长到目前的25.2%。与不断增长的器件效率相对应的是,三维钙钛矿材料湿热稳定性上的不足限制了电池的实际应用。在2014年,研究人员将一种具有特殊晶体结构的二维层状钙钛矿材料应用到太阳能电池中,电池的湿稳定性得到显著
大豆胞囊线虫病(Soybean Cyst Nematode)是一种世界性大豆病害,全球每年由于大豆胞囊线虫病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达数亿美元。防治大豆胞囊线虫病通常采用轮作、种植抗病品种、化学
γ-氨基丁酸(GABA)是一种功能物质,已被广泛应用于功能性产品中,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本课题为提高生物柴油制造业的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扩大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
本论文旨在研究金华猪肠道菌群结构特征,包括2个试验。试验一:旨在研究金华猪菌群结构特征和分型。试验共采集金华猪粪便样品105份,通过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分析粪样中菌群结构。结果表明: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螺旋菌门(Spirochaetot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酸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