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龙云三部代表剧作的接受研究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gdsc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龙云是中国当代最优秀的剧作家之一。他具有多方面的创作才能,文学创作涉及诗歌、小说、戏剧、电影、纪实文学。凭借精心耕耘的话剧创作,他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一席。1978年,剧本《有这样一个小院》发表,在中国话剧界掀起了轩然大波, “李龙云”这个名字由此进入人们的视野。从那以后,他先后发表了《小井胡同》、《这里不远是圆明园》、《洒满月光的荒原——荒原与人》、《正红旗下》、《叫我一声哥,我泪落如雨》、《万家灯火》、 《天朝上邦》三部曲等多部影响力较大的话剧作品,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与李龙云在话剧创作上取得的重大成就相比,学术界给予他的关注显得很特异。他的三部代表剧作中的《有这样一个小院》在乍暖还寒的政治背景下备受争议, 《小井胡同》历经风波、几度秋凉, 《洒满月光的荒原——荒原与人》本身的创新追求使其跻身于“阳春白雪”剧作行列,出现精英接受现象。这三部剧作都曾经历了“创作——公演——修改”的命运,产生的影响不可谓不深远。而目前有关李龙云的研究却存在着巨大的欠缺,对李龙云话剧的接受研究几乎没有。本文通过对代表李龙云突出成就的三部剧作——《有这样一个小院》、《小井胡同》、《荒原与人》的接受的梳理,研究李龙云话剧的接受轨迹和接受状况。文章的绪论部分主要概述李龙云话剧的创作,论文选题的缘起、思路和价值。第一章聚焦李龙云正式发表的第一部剧作《有这样一个小院》。描述其在当时备受争议、乍暖还寒的缘由,以及在戏剧界引发的争论,探讨其背后的原因。第二章直击《小井胡同》遭遇的几度秋凉。《小井胡同》因触及政治敏感话题而受到剧坛冷落,演而禁,禁而演,本章对此进行梳理、解剖与反思。第三章关注《荒原与人》这部令戏剧界感到震惊的话剧。这部新现实主义剧作曾被评论家预言“演出可能要失败”,本章对几位精英导演的执导演出等接受作出梳理、探讨和反思。结语部分,一方面对李龙云早期话剧的接受研究做一个简要的小结,另一方面则对李龙云话剧接受中出现的作家创作主体与主流话语,剧作与时代、社会、政治,’与观众接受的互动等作出反思,探讨戏剧接受的一些带有规律性的问题,推进和深化李龙云话剧的接受研究,弥补李龙云话剧接受在实践研究和观众观演体验方面的空白与不足。
其他文献
将生物膜技术移植到有机污染河道治理中,采用三种生物填料,与目前最常用的空曝气技术对比净化有机污染河道的效果。结果表明:污染河道底泥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可以用作净化污
[目的]提高米粉生产效率,使米粉的生产周期不受天气限制,促进传统米粉由手工生产向规模化生产的转变。[方法]采用吊篮式低温分段烘干设备对传统发酵米粉进行烘干,以烘干后水
经济新常态下只有加强科技企业发展,才能够有效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本文针对科技企业无形资产评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首先从评估准则和评估方法两个方面入手,深入分析
铁凝是中国当代文坛上具有独特意义的作家。她的小说风格各异,从不追赶时代潮流,很难划归到某一作家派别、文学潮流之中。铁凝有几种不同的身份,既是拥有各种政治头衔的政治
介绍了当前医药中间体的市场需求和开发前景,并提出了开发对策。 The current market needs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pharmaceutical intermediates were introduced,
随着Web应用深入发展,实时数据的价值越来越大,人们对实时动态数据的需求愈发强烈。传统服务器所遵循的“请求-响应”模式并不能很好的解决实时数据的主动推送问题,如Tomcat,
本文主要以章士钊1910至1912年间《民立报》时期的政论为研究文本,考辨章士钊逻辑文的具体特征,以及探索章士钊会被视为逻辑文代表的原因。第一章从新学理“逻辑”(名学)的传
黄远生英年早逝,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形象总是与扑朔的政治或者“报界奇材”联系在一起。作为“破碎舞台下的观看者”,在民初那个政治实验时期,他独特的社会敏感性与敏锐的政
二十世纪上半叶,身处内忧外患的中国,现代知识分子面临着自我身份和国族重构的双重任务,南洋想象的不同面向就返身映射了其身份认同与国族重构的努力与困惑。现代文学中涉及
普拍方是置于柱头之上联系柱子和铺作层的横向构件,在辽、金、明、清时期建筑中广泛使用。最早使用普拍方的建筑实例为初建于唐高宗总章二年(669年),重建于唐文宗太和二年(828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