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比较二氧化碳激光(carbon dioxide laser,CO2 laser)与翻瓣术(flap surgery)联合应用、单纯翻瓣术及翻瓣加植骨术治疗根分叉病变(furcation involvement,FI)的临床效果,测定治疗前后龈沟液(gingivalcrevicular fluid,GCF)中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水平和根分叉区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变化,评价CO2激光对控制牙周炎症,增强牙周组织修复等方面的作用,为临床应用CO2激光治疗根分叉病变选择有效的方式方法提供依据。
方法:
1.选择Ⅱ°~Ⅲ°根分叉病变患者15例(其中男8例,女7例)。采用自身对照设计,对入选的45个受试牙位点,按随机原则分为A、B、C三组,即单纯牙周翻瓣术组、牙周翻瓣术+CO2激光照射组(能量参数为100mj,8HZ,30s)、牙周翻瓣术十植骨术组,每组15个牙位点。在基线前1周须完成全口龈上洁治术和口腔卫生宣教。
2.在基线、治疗完成后第4周和12周分别检测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和临床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根分叉水平探诊深度(horizontal probing depth,HPD)。
3.在基线、治疗完成后第4周和12周收集龈沟液标本,测定其碱性磷酸酶的水平。
4.在基线、治疗完成后12w用CT检测根分叉区骨密度值。
结果:
(1) 基线时三组的资料均衡性较好,具有可比性。A、B、C三组受试牙位点牙龈指数、牙周袋探诊深度、根分叉水平探诊深度、临床附着水平、龈沟液中碱性磷酸酶(ALP)的水平及根分叉区骨密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2) A、B、C三组的牙龈指数(GI)、牙周袋探诊深度(PD)、根分叉水平探诊深度(HPD)、临床附着水平(AL)在复查时与基线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三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3) A、B、C三组在治疗后每次复查时,龈沟液中的碱性磷酸酶(ALP)水平与基线时比较有明显降低,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在治疗后第4周时B组的GCF-ALP水平与A、C两组比较下降更为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12周时A、C两组的ALP水平出现回升,但仍与基线时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的ALP水平在12周内持续下降,第12周时与A,C两组差异显著(P<0.05).
(4) A,B,C三组在治疗后12周复查时,根分叉区骨密度与基线时比较有明显增加,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在治疗后第12周时B组的根分叉区骨密度与A、C两组比较增加更为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1.炎症状态下,牙周探诊深度、根分叉水平探诊深度增加,临床附着水平降低,龈沟液中的碱性磷酸酶水平升高。龈沟液中的碱性磷酸酶水平与牙周组织炎症状况相关,可作为反映牙周组织状态、判断牙周治疗近期疗效的客观指标。
2.三组处理方法均能降低龈沟液内碱性磷酸酶水平,改善牙周的炎症状态。三组方法均能增加根分叉区骨密度。
3. B组行翻瓣术,在术中加以CO2激光照射龈瓣及牙根面,使龈沟液内碱性磷酸酶水平下降更低,并且在8周观察期内呈持续下降趋势,使根分叉区骨密度增加最多,诱导更多的新骨形成,更有效地改善牙周炎的炎症状态及诱导牙周组织再生。
4. CO2激光操作方便,其能量在阈值范围内可随意调节,应用于临床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可作为治疗根分叉病变有力的辅助手段,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5.定量CT(quality compLIter tomography,QCT)能分别测出皮质骨和松质骨的骨密度,敏感,精确,操作方便,且能三维观察根分叉病变的情况,更加直观,是一种评价根分叉病变和牙周病变治疗效果的很好的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