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计算错误的成因及矫正策略

来源 :广东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pdav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计算教学是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最基本的要求,因为计算能力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日常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对学生出现计算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矫正。
  一、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现状
  目前不少教师在对学生的计算能力进行培养时,所运用的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法都比较单一,达不到让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特别是不少教师在对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应用分析能力等培养方面,没有重视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开展教学的目的仅是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讲授固定的解题公式模板,让学生做许多题型相同的题目。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学生一旦脱离模板就不知道该怎样进行运算,学生对解题公式没有理解透彻,只会机械性地答题。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数学学习模式,必然会导致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慢慢消失,缺失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最终讨厌数学学习。基于此,我们要对数学计算教学方式作出改变,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及计算能力。
  二、小学生数学计算错误的原因
  学生在做数学练习的过程中,导致出现计算错误常见的原因主要有:没有看清楚数字以及运算符号;在答题过程中,读题不仔细导致抄错、写错数字;运算过程中,没有对加减法进行进位与退位,错把加号看成乘号等。学生出现计算错误也可分为知识性错误和非知识性错误。
  1. 知识性错误
  加减法运算过程中,进位与退位不清楚。在十进制的加减法中,学生碰到需要进行进位或退位运算的计算题型时,由于学生没有完全理解其知识点,导致忘记进行进位或退位,从而计算错误。比如对于73-29的计算,会有部分学生觉得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字不够减数个位上的数字大,就会直接将其倒着来减,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73-29=56。这种计算错误的出现是因为学生没有理解透彻减法运算的知识点,也没能完全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
  没有厘清计算法则。在对数学题进行计算的时候,有部分学生没有完全熟悉四则运算的规则,只是简单地记得先对乘除进行计算,再对加减进行运算。学生不记得在有括号的情况下需要先计算括号中算式的规则,这就导致学生在有加减乘除同时还有括号的运算出现计算上的错误。比如对于(23 11)×12这道题,学生在解答时会出现(23 11)×12=23 132=155的错误。在分数的计算中,学生还没有对分子分母进行通分就直接进行加减乘除的计算,即在没有对分子分母进行通分的情况下,学生直接将分母与分母、分子与分子相加而造成计算错误。出现这样的计算错误是因为学生没有完全掌握计算法则的概念与方法。
  2. 非知识性错误
  非知识性错误主要有抄写错误与受到题目中非关键信息干扰。抄写错误是指在学生解题过程中,没有集中精神,从而将题目中的数字抄写错误。比如对于8 19-3这道题,学生把数字3和8看错,看成了3 19-8,或者是学生将“ ”号错看成了“×”号,导致计算结果错误。
  题目非关键信息干扰是指题目中含有与解题没有关联的信息对学生造成干扰。如教师出题时有时会在题目中适当地设置一些陷阱,给解题添加干扰项,部分学生直接运用干扰信息进行计算,导致得到错误的计算结果。
  三、小学生计算错误的矫正策略
  1. 对学生计算的兴趣进行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将学生对于计算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让学生愿意学习并主动学习。如引导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灵活运用口算、笔算和一些计算工具,并教会学生一些计算方法,以此达到学生在计算中可以正确快速完成的目的。教师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给学生布置一些口算习题,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也可采用多种方式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如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数学游戏和数学竞赛等,使用卡片、小黑板进行视算和听算等。在课堂中讲解教学内容的同时还可适当穿插一些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他们集中精神计算答题,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2. 对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进行培养
  學生的良好计算习惯能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教师要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提出要求,要求学生认真听课,认真对问题进行思考,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并且先复习所学知识点再去完成习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对作业进行检查、验算,发现错误及时更改的好习惯。此外还应当对学生的书写格式提出要求,告诉学生规范书写格式的重要性。书写形式的规范可以避免出现抄写错误等现象,也可避免计算中发生非知识性错误。
  3. 将数学计算与生活相联系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适当让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需要用到数学知识,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数学教学活动的切入点,以此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鼓励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对数学规律进行探索,积极主动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现象中的计算问题,将数学计算有效地应用在实际问题中。在课堂上创设生活情景,能够让数学计算知识的学习与现实生活更加接近,从而让学生更轻松地理解与掌握计算知识。
  4. 重视典型的错题分析,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每一次批改完学生的作业之后,教师都应当把学生在作业中出现过的典型错误记录在本子上,并对出现错误的原因以及错误的类型进行分析,进而探究使学生避免再出现类似错误的有效解决策略。同时指导学生设置一本数学错题本,将自己曾经做错过的题目、出错的原因、正确的解题方法记录在错题本里。学生要定时对错题本进行订正以及分类整理。长时间的错题积累会让学生犯错的概率减小,从而让学生的计算准确率得到提升。错误是不可能完全杜绝的,对待错误要以平常心看待,只有不断地进行探索,学生出现计算错误的状况才会越来越少。
  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有可能出现计算错误,每个学生对同一道题目也有不同的理解。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可以独立、正确地解题。
  责任编辑 罗 峰
其他文献
《学记》里说:“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经典素读的一个“读”字,笔者认为其核心内容可理解为“诵读”“讲解”“背诵”六个字。“诵读”可方法多样,“讲解”需画龙点睛,“背诵”成肌肉记忆。  一、诵读:让生冷的文字成乐成曲  1. 歌诀乐读法  近年来,浙江师范大学陈琴教授从其20多年的经典素读教
期刊
在聚焦核心素养的新质量时代,教育应回归人本价值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以分数指标、物质计量、工具价值来判断教育效率逐渐成为过去,让学生全面发展、致力于学校内涵发展成为今天衡量教育质量、教育效率的一个标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基本要点》在“自主发展”方面划分了“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两大素养,其中“学会学习”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三个基本要点。  为了解初中学生在课堂上反思性学习的真实
期刊
“不学《诗》,无以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孔子在中国古代诗歌的第一个高峰之后,即简明扼要地告知世人,诗教的重要性及其遣怀言志的作用。如今,随着“国学热”潮流的推动,传统文化逐渐回归;自“部编本”语文教材推行,编入课本的古诗文数量上升,古诗文的学习亦日益受到重视。在古诗文教学研究成果方面,前人已怀珠玉:反复吟咏、创设情境、剖析诗眼、铺叙赏析……多种课堂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意
期刊
为学习贯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 推进实施 “强师工程” 和 “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4月20日,
期刊
“问题驱动式深度研读教学法”,指的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围绕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核心问题驱动下,结合文本内容、写作背景等,以自主研读或合作探究的方式,走进文本,细读内容,感悟主旨,体会情感,实现对文本的深层次阅读。它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文素养具有积极作用。本文结合教学实践,阐述“问题驱动式深度研读教学法”的具体运用。  一、从“文眼(诗眼)”研读领悟作品的深刻主题
期刊
目的利用iwitness三维重建测量软件对单侧唇裂术前术后鼻唇部特征及术后鼻唇部生长发育变化进行研究分析,以了解和掌握患者手术前后,手术后即刻效果与远期效果间的变化关系,为唇
“三环·三学”教学模式是我校已初步建构起来的具有校本特色的教学模式——即按“预学环节→研学环节→验学环节”三个学习环节来组织课堂教学的模式。三者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面,以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授课情况为例,谈谈此教学模式。  一、预学环节是“合作、互动”的基石  1. 让“师本互动”垒筑活力之土  教师集体备课,整合教学资源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基础。只有打好课堂的根基,才能真正成就高效课堂。与此
期刊
汉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好习惯,是语文教学一项长期任务。识字教学作为学生早期语文学习的关键一环,应予以充分重视。因为只有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学生才能比较顺利地进行阅读,才可以不断扩大知识面,逐渐提高语文学习能力。那么,如何让学生养成自主识字的好习惯呢?  一、学会课前预习  学生没有进行课前预习,往往是因为不懂得怎样预习,或者是因为教师对课前预习没有予
期刊
工匠精神是精益求精、尽善尽美、一丝不苟、持之以恒的态度及精神品格,是中华精神和民族创造力的一种体现。从小学数学教育的角度看,工匠精神就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立德树人”“因材施教”精神理念的渗透;是学生不断增强对工匠精神的认识,从简单的数学计算、数学图形等数学知识的学习中领悟到的耐心、细心、专注、坚持,从而树立严谨、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精神和信念。  小学作为“教育链”的“上游”,是学生思想观
期刊
国学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具体为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并涵盖后期各朝代的各类文化与学术。(季羡林,2007)国学课堂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本,在课堂中通过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较为系统地学习国学经典,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提升个人道德修养,做到知行合一。有效地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渗透进课堂,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有一些专家学者在国学课堂教学模式方面进行相关的研究。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