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需要理论及其当代意义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remsl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需要是指生命物体为了维持生存和发展,必须与外部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而产生的一种摄取状态。人的需要是人对其生存、享受和发展的客观条件的依赖和需求。人们所从事的一切活动都是源自于人的需要。关于需要,历来有不同的思想和主张,对于马克思的需要理论也有不同的论争。论文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立足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对马克思需要理论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在第一章中,通过对古希腊哲学、18世纪法国哲学以及德国古典哲学中需要思想的梳理和考察,回顾了在马克思以前人类思想史上关于需要思想的发展历程。从古希腊时期“需要”概念的提出,到18世纪法国哲学家们对需要问题的进一步阐述,再到德国古典哲学时期对需要问题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人们对需要问题经历了一个从朦胧到明确,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但是由于认识的局限,西方思想家对于需要的认识还没有达到科学的水平,不过却为人类最终解答人的需要问题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真正对人的需要问题做出科学解答的是马克思,马克思的需要理论实现了哲学史上需要理论的革命。第二章从五个方面集中论述了马克思需要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其一,人的需要是人的本性,人类的一切活动首先都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其二,人的需要是人类进行生产劳动的动因,需要是人类从事生产劳动的基本动力,也是创造历史、推动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其三,人的需要是一个社会历史生成过程;其四,生产劳动是满足人的需要的手段,人的需要的满足必须要依赖一定的客观物质力量,这种力量就是生产劳动;其五,人的需要的最高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第三章重点阐述了研究马克思需要理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指出对马克思需要理论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加深对人的存在本性的理解,有助于现代人批判需要异化,有助于正确处理好需要和利益的关系,并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其他文献
随着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科技创新已成为国家的主要战略核心。随着国外产业发展趋势的变化,国内政策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及海外人才的回归,科技城的产业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本文
汉字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重点和难点。随着对外汉语教学这一学科的不断发展,汉字方面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本文通过搜索近20年中国知网
希腊大哲学家兼教育家柏拉图的名著《理想国》,蕴涵着丰富的、迄今仍熠放着启示光芒的教育思想。它对于我国教育的改革特别是长时期存在的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德育水平滑坡、
2018年4月23日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工作规定》的通知明确提出了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在高等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
近年来,关于女性消费的研究日益增多。女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本研究中,首先修订了 Sproles&Kendall编制的消费者决策风格问卷。经过探索
鸦片战争以降,中国内忧外患,时局危乱。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先后发起,又相继告败,终未能实现中国社会之根本变革。青年毛泽东身处中国近代历史之大变局
“两个和解”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尤其是近代以来,人类对自然界的野蛮性态度和对自然界的掠夺式开发,以及自然资源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清代名医孔毓礼中医药治疗痢疾用药规律。方法:将清代名医孔毓礼所撰《痢疾论》治疗痢疾病的中医方剂录入计算机,使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软件,建立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以需要为逻辑线索,以劳动为视角,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人的需要、社会的需要、货币的需要以及劳动力的需要等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