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了不同蛋白质水平的饲料以及在低蛋白质饲料中补充必需氨基酸对大口黑鲈生长、体组成和免疫力的影响。根据鱼体的必需氨基酸组成模式设计了8种等能的试验饲料。其中5种饲料(50CP、45CP、40CP、35CP和30CP)的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50%、45%、40%、35%和30%,另3种饲料(40AA、35AA和30AA)是在低蛋白质饲料(40CP、35CP和30CP)的基础上添加必需氨基酸,使它们的必需氨基酸含量与45CP饲料(对照组)相一致。用上述饲料以初始体重为10.14g的大口黑鲈进行了89d的饲养试验。饲养试验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进行,每饲料处理设3个重复,每重复放养30尾鱼。试验期间采取表观饱食投喂,每天投喂两次,采用自然光照,水温控制于(28±1)℃。试验结果表明:饲料蛋白质水平与必需氨基酸的补充显著影响了大口黑鲈的生长和饲料利用率(P <0.05)。试验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下降(从50%降至30%)而显著降低(P <0.05)。饲料中添加必需氨基酸(40AA~30AA)的试验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高于相应未添加的试验组(40CP~30CP),且35AA和30AA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分别显著高于对应的35CP和30CP组(P <0.05),但40AA、35AA和30AA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对照饲料45CP组(P <0.05)。除50CP组外,各试验组每尾鱼摄食量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降低(从45%降至30%)饲料效率也显著下降(P <0.05),但50CP与45CP组差异不显著。与对照组45CP相比,40AA组饲料效率差异不显著(P>0.05),而35AA和30AA组则显著低于45CP组(P <0.05)。试验鱼的蛋白质保留率随着饲料蛋白质含量的降低(从50%降至30%)而显著降低(P <0.05),但50CP与45CP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35AA和30AA组的蛋白质保留率分别显著高于对应的35CP和30CP组(P <0.05),而40AA与45CP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蛋白质水平与必需氨基酸的补充对苏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和精氨酸保留率有显著影响(P <0.05),但其余必需氨基酸保留率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鱼全鱼、肌肉和内脏的粗蛋白质含量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下降(从50%降至30%)而显著降低(P <0.05),与对应的饲料35CP和30CP相比添加必需氨基酸的饲料35AA和30AA,能显著增加全鱼的粗蛋白质含量,但仍低于对照组45CP试验鱼(P <0.05)。全鱼粗脂肪水平随着饲料蛋白质含量的降低(从50%降至30%)而显著升高(P <0.05),饲料中添加必需氨基酸能显著提高30AA组全鱼粗脂肪含量(P <0.05),但对鱼体肌肉和内脏的的粗脂肪水平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鱼的水分和灰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鱼的肥满度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降低(从50%降至30%)而呈下降趋势,添加必需氨基酸能显著提高肥满度,在30AA组尤其明显(P <0.05)。脏体比和肝体比受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影响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但添加必需氨基酸并未使这两个指标呈现显著的差异(P>0.05)。饲料蛋白质水平和必需氨基酸的补充对饲料蛋白质、脂肪和总能表观消化率有显著影响(P <0.05)。饲料蛋白质、脂肪和总能表观消化率随饲料蛋白质水平下降(从50%降至30%)呈递减趋势(P <0.05)。补充晶体氨基酸后,各消化率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40AA和35AA组的各消化率指标与对照组45CP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鱼的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值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降低(从50%降至30%)而呈下降的趋势,必需氨基酸的补充对上述两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鱼的血清溶菌酶活性、血清补体活性和头肾白细胞呼吸爆发活性均随饲料蛋白质含量的减少(从50%降至30%)而显著下降(P <0.05)。饲料中添加必需氨基酸能不同程度地提高有关免疫指标。摄食添加必需氨基酸饲料的试验鱼中,35AA和30AA组的头肾白细胞呼吸爆发活性均显著高于对应的35CP和30CP组(P <0.05),但显著低于对照组45CP(P <0.05)。40AA组的血清溶菌酶活性和血清补体活性与对照组45CP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30AA组显著低于45CP组(P <0.05)。综上所述,大口黑鲈幼鱼的饲料蛋白质水平在45%~50%范围内较为适宜。在低蛋白质饲料中补充晶体必需氨基酸在不同程度上能提高大口黑鲈幼鱼的生长性能、饲料利用效率和免疫力,但仅补充游离必需氨基酸的饲料依然不及以蛋白质配制的饲料的总体效能,显示饲料中的非必需氨基酸对于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也起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