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V编码的circRNA的鉴定及功能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i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理解全转录组(mRNAs、miRNAs和circRNAs)水平细胞对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感染应答,从全转录组水平探讨HBV感染在HBV相关肝细胞癌(Hepatocelluar carcinoma,HCC)方面的作用及机制。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HepG2细胞系(n=2)和HBV阳性的HepG2.2.15细胞系(n=2)的RNA表达模式。与HepG2细胞相比,10114(6452)个基因在HepG2.2.15细胞中上(下)调,37(33)个miRNA上(下)调。另外,在HepG2中HepG2.2.15分别发现5672和13026个circRNA,其中186(65)个circRNA在HepG2.2.15中上(下)调(P<0.05,FDR<0.05),说明HBV感染导致细胞mRNA、miRNA和circRNA表达模式发生明显变化。用临床肝癌组织样本对体外肝癌细胞中的差异表达的mRNA和circRNA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临床肝癌组织样本中mRNA和circRNA的表达水平的变化与体外肝癌细胞系基本一致。另外,通过对HBV阳性细胞HepG2.2.15细胞系中差异表达的mRNAs、miRNAs和circRNAs的整合分析,构建了HBV阳性细胞内的cir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发现circRNAcirc_FIRRE1(chrX:130870155~130928494)分别与NovelmiRNA-631和NovelmiRNA-969相互作用,调控86和22条mRNAs的水平;circRNAcirc_FIRRE2(chr 11:22696396-22777499)与NovelmiRNA-323相互作用调控22条mRNAs的水平。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cir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中的靶基因主要富集在蛋白结合,肿瘤形成和抗病毒信号转导等途径中。HBV感染改变了肝癌细胞中RNA的表达模式,为理解HBV相关性肝癌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新的线索。
  目前已发现部分DNA病毒的转录本可以通过反向剪接形成circRNAs,为了求证HBV是否能形成circRNA,将HBV阳性肝癌细胞HepG2.2.15的circRNA测序数据与HBV病毒基因组数据进行比对,发现1条HBV可能编码的circRNA,其序列与基因组上489-2985nt区域匹配,长度约2.5kb,命名为HBV_circ_1。为了鉴定HBV编码circRNA的真实性,利用发散引物进行反向PCR,PCR产物的Sanger测序结果显示,HBV起源的circRNAHBV_circ_1的确存在剪接的Junctionsite,且其傍侧序列与高通量测序结果一致。利用靶向Junctionsite的寡核苷酸探针进行Northernblotting检测,进一步确认HepG2.2.15细胞中存在HBV_circ_1。组织原位杂交结果显示,HBV_circ_1也存在于HBV相关肝癌临床样本中。比较HBVpgRNA(pre-genomic RNA)与HBV_circ_1序列,推测HBV_circ_1起源于pgRNA,是HBV编码的一个新RNA分子。此外,组织芯片分析结果显示,HBV_circ_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性地高于癌旁组织,暗示HBV_circ_1可能参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和/或发展。
  为了探讨HBV_circ_1的功能,利用流式细胞术研究了HBV_circ_1对肝癌细胞表型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HBV_circ_1促进HepG2细胞的增殖、细胞周期进程、细胞迁移,抑制肝癌细胞凋亡。RNApull-down和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系统实验显示,HBV_circ_1能与hsa-miRNA-6124互作调节肿瘤抑制基因(Suppression of tumorigenicity 7,ST7,GenBank:AK297510.1)表达,推测肝癌的发生和/或发展受到HBV_circ_1-hsa-miRNA-6124-ST7网络的调节。RNApull-down、RNA结合蛋白免疫沉淀(RNA Binding Protein Immunoprecipitation Assay,RIP)结合质谱分析对HBV_circ_1的结合蛋白进行了鉴定,发现HBV_circ_1能与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cyclin-dependent kinases 1,CDK1)、真核翻译延伸因子(Elongation factor 1-alpha 1,EEF1A1)等多种蛋白互作。细胞免疫荧光及Westernbloaing进一步证实,HBV_circ_1能与CDK1、EEF1A互作,暗示HBV_circ_1有可能通过与蛋白互作调节肝癌细胞的表型特征。此外,我们还发现HBV_circ_1可促进HBV复制,提高细胞CDK1蛋白水平。表明HBV能产生功能性HBV_circ_1,通过HBV_circ_1-hsa-miRNA-6124-ST7网络、与CDK1和EEF1A互作,在HBV相关肝癌发生、发展方面扮演重要角色,HBV_circ_1有可能成为治疗HBV患者的分子靶点。
  为进一步理解HBV_circ_1的功能,我们从全基因组水平研究了HBV_circ_1对细胞基因表达模式的影响,结果显示,在表达HBV_circ_1的HepG2细胞中,共鉴定出147个差异表达基因。与对照细胞相比,有57个基因表达上调,90个基因表达下调。差异表达基因的注释结果显示,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在PIK-Akt、MAPK和Hippo等与肿瘤相关的信号通路上。此外,在HBV_circ_1过表达的HepG2细胞中,基因融合及基因剪接事件均发生了改变。这些结果为全面了解HBV_circ_1在HBV相关的肝细胞癌中的作用提供了线索。
其他文献
大螟(Sesamia inferens (Walker))是水稻的重要害虫之一。其寄主范围广,通常在稻田周边零星发生,对水稻的危害总体不及二化螟和三化螟。近年来随着耕作制度的变化,以及作物布局的多样化,致使大螟发生危害逐年加重,在有些地区甚至成为水稻螟虫的优势种。但水稻螟虫的防治习惯于以防治二化螟和三化螟为主,兼治大螟,很少专门考虑或测定药剂对大螟的有效性。本研究根据水稻螟虫防治需求,首先以饲料涂
学位
芽孢杆菌(Bacillus spp.)是一种嗜热、好氧的G+杆状细菌。该菌分布广泛,能产生抗逆性强的芽孢,还能产生多种抗生素和酶类物质,是目前生防细菌中研究和应用较多的一类细菌。芽孢杆菌产生抗菌物质包括脂肽类、聚酮类、肽类、磷脂类和多烯类等。其中,通过非核糖体途径合成的脂肽类化合物占芽孢杆菌抗菌物质的绝大部分。脂肽类化合物包括表面活性素(surfactin)、伊枯草菌素(Iturins)和泛革素(
学位
本文以江苏、上海等地区的小麦田菵草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种子生物测定法和整株测定法测定了不同地区菵草种群对精噁唑禾草灵的敏感性水平;以江苏句容小麦田菵草种群为研究对象,采用种子生物测定法和整株测定法,测定了其对芳氧基苯氧基丙酸醋类(AOPP)及环己烯酮类(CHD)除草剂的交互抗性水平,并运用整株测定法测定了江苏句容小麦田菵草种群的多抗性水平;采用培养皿法,初步研究了江苏句容小麦田菵草种群对环境的适应
绿盲蝽Apolyguslucorum,半翅目盲蝽科(Heteroptera:Miridae)。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与转基因棉的大面积种植,加之棉田防治棉铃虫周药的急剧减少,其危害日趋严重,成为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害虫。本文就温度、光周期对绿盲蝽生长发育、繁殖的影响和不同寄主对绿盲蝽体内蛋白酶、淀粉酶、海藻糖酶以及海藻糖含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期以加深了解绿盲蝽随温度、光周期变化的种群动态变化以
学位
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引起的稻瘟病是水稻生产上一种毁灭性真菌病害,平均每年给水稻生产造成10-30%的损失。目前,对该病害的控制主要以选育抗病品种为主,同时辅以化学防治;但由于该病原菌易变,新的致病和抗药性群体的产生分别易导致新选育的抗病品种和药剂失去利用价值。因此,稻瘟病的防治始终是水稻生产上的一个重要难题。控制该病害的重要前提是了解该病原菌生长发育及致病分子调控机制。
学位
B型和Q型是烟粉虱Bemisiatabaci的两个非常重要的生物型,且先后侵入我国并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近年来,发现在很多地区Q型烟粉虱成为了田间的优势种群,而寄生蜂在Q型烟粉虱竞争替代B型烟粉虱的过程中是否发挥作用尚不清楚。本文在实验室条件(27±1℃、L∶D16∶8、RH70-80%)下研究了烟粉虱寄生蜂浅黄恩蚜小蜂Encarsiasophia对B型和Q型烟粉虱的寄主选择行为、取食行为、功能反应
二斑叶螨TetronychusurticaeKoch属于蛛形纲Arachnida、蜱螨亚纲Acan、真螨目Acariformes、叶螨科Tetranychidae,是一种危害果蔬和温室作物的世界范围的重要经济害虫。研究发现,在中国二斑叶螨体内广泛感染Wolbachia。Wolbachia是一种细胞内共生菌,广泛存在于节肢动物体内,可通过宿主卵的细胞质进行母系遗传。Wolbachia通过诱导胞质不亲
学位
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Hubner)是-种世界性的重要经济害虫。自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高效、低毒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被广泛用于防治棉铃虫。然而,由于杀虫剂频繁且不合理的使用,棉铃虫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杭性水平逐年提高,并成为引起90年代初我国北方棉区棉铃虫大暴发的重要原因之-。杭性机理研究表明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活性增强在棉铃虫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抗性中起主要作用。 
学位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u)bner)属鳞翅目夜蛾科,是一种重要的世界性害虫,曾经在我国棉花上大面积暴发,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转Bt基因棉花(Bt棉)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并有效控制了棉铃虫等棉花主要鳞翅目害虫的为害。Bt棉在整个生长发育期内持续表达Bt毒素,田间棉铃虫种群长期处于Bt毒素筛选压力之下,棉铃虫对Bt毒素产生抗性的风险日益加大。钙粘蛋白基因突变已被确认
学位
目的:通过观察维尔迈3号对血瘀型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相关指标的影响,探讨维尔迈3号对血瘀型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作用机制,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本研究纳入血瘀型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8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各34例,对照2组20例。三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临床一般性资料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三组西医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给予口服维尔迈3号治疗,对照1组给予口服通塞脉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