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扎米·甘吉维与中国文学——《五卷诗》为中心的考察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jinling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尼扎米·甘吉维(1141—1209)是波斯古典文学史上闻名遐迩的伟大诗人,他毕生从事于波斯语诗歌的创作,留下了《五卷诗》以及一部分优秀的抒情诗并被译成多种语言版本,对后世影响极大。无论其作品所表达的情意、智慧、哲学思想,还是在运用波斯书面语进行创作时获得的艺术造诣,都使得他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尤其是他流利的语言特点,使他比萨迪、哈菲兹、毛拉纳、菲尔多西、海亚姆等其他诗人的艺术表现力显得更加突出。可以说,尼扎米在创作中所体现的思想文化,为人类文化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因此,《五卷诗》作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也就成为后世认识和理解这位伟大诗人的重要窗口。
  “海米塞”现象出现于12世纪波斯诗人尼扎米的著名作品“五卷诗”。从此,西亚、中亚诸民族文人墨客开始纷纷效仿尼扎米的《五卷诗》,但大部分模仿作品,都未能获得成功。只有三位诗人的《五卷诗》获得成功,并且在东方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这三位诗人中,只有纳瓦依的《五卷诗》无论是在思想性上,还是在艺术性上,都超越了前人,影响最深远。他不仅继承了前人的优秀创作经验,而且广泛地从中国民间文学中汲取丰富养分,对传统的《五卷诗》题材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再创作,推动了“海米塞”现象的发展。这一文学现象和文学创作传统在发展过程中,跨越国家、民族和语言的界限,一直延续到20世纪。
  在《五卷诗》里的第一部长诗《秘密宝库》里,大部分内容都体现哲理性和训诫性。诗中大力颂扬了勤奋、勇敢和正义,而对懒惰、怯懦和残暴进行了严厉谴责。同时,针对当时的宫廷诗人的那种内容空洞、阿谀奉承和风格枯燥的叙事诗创作也进行了大胆的革新。因此,《秘密宝库》为古典哲理性、训诫性长诗创作树立了新的典范。《五卷诗》里的第二部爱情叙事诗《霍斯罗与西琳》,是尼扎米首次把霍斯罗与西琳的故事演绎铺陈为《五卷诗》中的传统长诗。他在创作这部长诗时参考了当时广为流传的波斯萨珊王朝第25位国王霍斯罗二世与西琳之间的爱情传说和相关的文献。此次,《霍斯罗与西琳》和《帕尔哈德与西琳》成为东方诸民族文学中“海米塞”创作的传统题材。第三部爱情悲剧叙事诗《莱丽与麦吉侬》是尼扎米爱情叙事诗艺术创作中成就最高的一部作品。它不仅是尼扎米的创作高峰,也是波斯文学史上抒情叙事诗发展的高峰。通过尼扎米的笔墨,这个故事第一次以完整的长篇叙事诗的形式出现。这部长诗的问世,给尼扎米带来了世界性的声誉。《五卷诗》的第四部长诗《七美人》,通过古代波斯萨珊王朝君主拜赫拉姆·古尔娶七个国家的美女做皇妃的曲折故事,大胆提出贤明公正的国王应该怎样为人、怎样治国和怎样对待人民等重大问题,表达了诗人的启蒙主义思想。第五卷诗《亚历山大书》是将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一生中的征战历史作为背景的叙事诗。这部具有史诗风格的作品,始终贯串着尼扎米对普通民众命运的关怀和对理想国家的设想。《亚历山大书》中描写的诚实公正、勤奋劳动的社会现象,为当时乌托邦精神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尼扎米的以上述作品为代表的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以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影响了尤其是以纳瓦依为代表的后代诗人。在很长时期内,诸民族的诗人作家纷纷追随前辈尼扎米的脚印,先后写出模仿性的《五卷诗》,以至在中古东方文学中渐渐形成一种通常被称为“海米塞”现象的传统。
  本文运用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阐述尼扎米《五卷诗》的创作特点,及其蕴含的深邃思想,并与纳瓦依等后世有关“海米塞”创作的著名诗人进行比较。本文分以下几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介绍分析国内外关于尼扎米及其作品的研究状况和趋势;同时,鉴于目前文学界对尼扎米的研究尚有不少的空白领域,即仅对尼扎米的部分作品做了阐述与分析,所以本文拟将对这些空白进行填补和阐释。第二部分涉及对尼扎米《五卷诗》中的具体篇目及其诗歌创作、诗歌特点、思想内容的分析,并重点详细阐述《五卷诗》与“海米塞”现象之间的联系。在探讨尼扎米《五卷诗》与其他民族、地区文学的关系时,对尼扎米影响下的中国维吾尔族作家作品及印度、波斯作家作品也进行梳理,从而揭示尼扎米的创作对世界文学的影响。第三部分是本文的重点,主要以比较文学研究方法为主,辅之以文本细读方法和社会历史比较研究方法,深入探讨尼扎米《五卷诗》的传播以及对世界文学的影响,并对尼扎米和继后的维吾尔族诗人纳瓦依之间进行个案式的详细分析。第四部分则是本文的核心部分,追溯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学对尼扎米作品的影响。其实,中国与波斯早在遥远的汉代,就通过丝绸之路这一桥梁有过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交流。所以,中国形象和中国元素曾频繁出现在波斯古典文学中。而作为波斯语创作的代表诗人-尼扎米的《五卷诗》更不例外,其中直接或间接地杂糅了不少的中国文化成分,有力地印证了中国对古代波斯经济、文化的影响。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本文立足于我国农村的现实状况,从解读农地使用权流转的基本理论入手,对如何推动农地使用权流转进行了制度构想,并提出了立法建议,从立法时机不成熟、成本过高、易造成司法混乱等方面分析,主张制定《农业基本法》应当缓行。对于实践中一些较成熟的做法建议通过修改《土地管理法》、《农地承包经营法》来规定。同时建议在《合同法》中增加“农地使用权流转合同”。制定《农业保险法》,设立农业政策性保险公司,推行农业政策性保
学位
本论文主要讨论中国在中东地区的参与问题,对中国的外交政策目标以及日益增长的国际利益进行了分析。值得注意的是,石油丰富的海湾地区对中国的经济决策影响越来越大,中国扩大与海湾地区国家能源合作的发展策略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发展。事实上,自中国开启现代化进程以来,海湾地区对它的影响力日增,增强经济实力以及确保能源安全成为中国的主要外交政策目标。尤其是在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之后,中国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措施参
学位
社会的发展首先是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首先是和谐人格的形成。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和谐人格培养的重要生成条件。本文在探析和谐校园文化的定义以及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意义。认识到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对促进大学生和谐人格培养的重要作用。笔者认为和谐是人的和谐,是个人与所处环境的和谐,个人精神与身体的和谐。只有人格和谐,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最终实现党
学位
福柯一生都在致力于对现代理性的批判,尤其是他提出的“异托邦”的思想几乎贯穿了福柯的全部学说,“异托邦”不仅仅是一种空间哲学思想,也是重新思考文学诸问题的崭新路径,本文企图沿着这条路径通过对福柯相关言论的梳理,从而重点探究福柯的文学观,试图廓清福柯文学思想的全貌。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主要论述福柯“异托邦”思想提出的过程与内涵。“异托邦”相对于“乌托邦”而言,是真实存在的空间,“异托邦”是一种
学位
“非虚构”写作有别于传统虚构文学的写作方式,它鼓励作家走出书斋,通过调查访问再结合作者的观察和思考探究事件和生活的原本面貌,它强调文学的真实性和作者的在场性这种建立在行动和情感基础上的“双重真实”。  今天的现实生活比虚构的作品更有趣,当传统的虚构文学缺乏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反映时,“非虚构”作为现实主义文学精神的回归更能适应当下社会对文学的要求。“非虚构”写作成为当下一种新的写作姿态,直面现实社会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