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犬乳腺肿瘤疾病目前成为犬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上通常采用手术切除的方法进行治疗,但是大多数犬类肿瘤发展到晚期才被发现,已经不具备手术的条件,而单独使用手术治疗也同样面临着复发和感染的风险。因此,对于犬类乳腺肿瘤的前期筛查和研究新的治疗靶点就变得尤为重要。免疫检查点分子是一类重要的免疫抑制分子,在抑制肿瘤发展和病毒感染中均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因此,免疫检查点分子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热门”靶点,其中就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犬乳腺肿瘤疾病目前成为犬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上通常采用手术切除的方法进行治疗,但是大多数犬类肿瘤发展到晚期才被发现,已经不具备手术的条件,而单独使用手术治疗也同样面临着复发和感染的风险。因此,对于犬类乳腺肿瘤的前期筛查和研究新的治疗靶点就变得尤为重要。免疫检查点分子是一类重要的免疫抑制分子,在抑制肿瘤发展和病毒感染中均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因此,免疫检查点分子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热门”靶点,其中就包括PD-1和KLRG1。PD-1在黑色素瘤和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呈现高表达,而KLRG1在慢性病毒感染的患者中高表达,肿瘤和慢性疾病持续的抗原刺激会激活不同的免疫抑制信号通路,影响免疫细胞的分化,导致免疫相关细胞因子的分泌紊乱,目前,这两类分子在人类肿瘤中被用于预后指标以及用药靶点,其中仅有报道PD-1在抗原性较强的犬黑色素瘤中表达量较高,使用抗体阻断显现出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而PD-1和KLRG1在犬乳腺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尚不清楚。为了初步探讨PD-1及KLRG1与犬乳腺肿瘤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对临床采集的54例犬乳腺肿瘤样品中PD-1及KLRG1表达情况,以及PD-1+和KLRG1+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变化进行了检测,并进一步分析了二者表达水平与实体瘤体积、细胞免疫功能调节相关细胞因子(如IL-2、IL-6和TNF-α)表达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犬乳腺肿瘤的检测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思路。首先,通过病理组织观察对收集的54个病例的肿瘤类型进行判定,其中良性肿瘤(23/54,43%)的类型主要包括纤维腺瘤和导管内乳头状瘤等,恶性乳腺肿瘤(31/54,57%)的类型主要包括浸润性导管癌和囊性乳头状乳腺癌等。然后,通过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发现,与对照组健康犬PBMC相比,PD-1和KLRG1在乳腺肿瘤犬中的表达升高极为显著(P<0.001),CD8+T淋巴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5),特别是PD-1+CD8+(P<0.01)和KLRG1+CD8+(P<0.05)T淋巴细胞比例的显著升高,导致CD4+/CD8+T细胞的比值明显降低(P<0.05);二者对应的配体分子PD-L1和CDH1在肿瘤组织中表达显著升高(P<0.0001)。同时,我们还发现在犬乳腺肿瘤临床组织样品中有大量的PD-1和KLRG1阳性T淋巴细胞浸润。最后,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PD-1(P<0.01)和KLRG1(P<0.05)的上调表达与肿瘤体积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PD-1与细胞免疫调节相关细胞因子IL-2的下调呈显著的负相关性(P<0.01),而KLRG1与TNF-α异常上调表达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综上所述,在乳腺肿瘤犬中,免疫检查点分子PD-1和KLRG1,以及二者对应的配体均呈现显著的高水平表达。其中,PD-1和KLRG1主要高表达在PBMC中,CD8+T淋巴细胞亚群中的表达升高最为显著。同时,在高表达PD-L1和CDH1的乳腺肿瘤组织当中,检测到了大量的PD-1和KLRG1阳性T淋巴细胞浸润。相关性分析表明,两类免疫检查点分子表达水平与肿瘤体积,以及异常表达的IL-2和TNF-α均表现出了高度的相关性。进一步说明,PD-1和KLRG1与犬乳腺肿瘤密切相关,可能作为犬乳腺肿瘤临床检测的新型生物标志物,并为后续进一步对两类免疫检查点分子在犬乳腺肿瘤发生过程中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机器人在危险或恶劣环境下进行侦查、搜救、探测等复杂任务时,多机器人搜索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针对战场、灾难现场等复杂多变的未知环境或非结构化环境,由于先验知识缺乏或环境要素难以辨识,缺少全局的地图信息,需要多机器人协同对未知环境进行区域覆盖搜索。基于生物启发神经网络模型的多机器人区域搜索算法,对于未知区域的障碍物分布或目标信息没有要求,将搜索过程获取的环境信息体现在神经网络模型中,机器人根据梯度递减
行人重识别旨在跨监控区域对特定目标进行检索和识别,是智能监控系统中的重要环节。由于在跨监控区域下,不同区域的监控设备之间存在差异,行人图像会受到视角、姿态、光照变化等诸多因素干扰,使用外部先验知识作为指导进行特征提取,姿态估计阶段产生的噪声可能会传播到整个行人重识别系统。如何利用图像中的语义信息,自动搜索行人语义区域是应对外部复杂干扰,提高识别准确率的技术途径。本文以深度学习为技术基础,以语义学习
随着物联网及低功耗电子器件的发展,给电子设备供电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提出的永磁转子式抗磁悬浮气流能量采集器利用气流驱动抗磁稳定悬浮的磁体转子转动,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论文主要工作如下:首先,基于相关基础理论对气流能量采集器进行研究,从电磁感应分析、磁力分析、抗磁力分析、流固耦合分析、流场分析和放大电路分析等方面对该能量收集器进行详细的理论分析讨论。其次,利用仿真软件进行分析
由于我国全年平均降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分布不均的特点,使得汛期易发生洪灾,而枯水期又容易产生旱灾,形成旱涝交替的特点。而洪水资源化作为一种可利用的淡水资源,若通过科学合理的控制运用,可以在减少自然灾害的同时实现洪水资源化。本文以大庆地区安肇新河流域各串联滞洪区为研究对象,以洪水资源为课题,对该地区洪水资源化的必要性,以及各滞洪区洪水资源优化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进行串联滞洪区的联合优化调度,并对其进
在我国,电子诉讼契合着繁简分流改革“简出效率、繁出精品”目标追求,经过为期近两年的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以共享、高效、科技化等优势证明了其具有在审判领域推广适用的价值,因而2021年12月修改的《民事诉讼法》正式确立了电子诉讼的法律效力,同时增加了一些电子诉讼的规定。电子诉讼呈现出不同于传统民事诉讼的形态,其借助高科技对司法的渗透,改变了传统审理模式,法院与诉讼当事人可以依托电子诉讼平台进
第三人撤销之诉原告适格的认定事关既判力相对性缺陷等理论争议,同时牵涉到明晰案外人权益保障和规制虚假诉讼作为制度的立法目的,这一过程为第三人撤销之诉原告适格认定提供一定抽象标准,从而使第三人免受既有生效裁判文书的不利影响。其中考虑到虚假诉讼的特点,需要进一步阐释其在第三人撤销之诉原告资格认定中的地位。当前立法对于第三人的界定过于模糊,如哪些主体属于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如何界定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中的“
赋予被追诉人阅卷权利,就是以查阅案卷材料的方式来确保其知情权利的有效实现。基于被追诉人在刑事诉讼程序中诉讼角色的特殊性,相应地,其阅卷权制度也具有独特的性质,主要体现在非全面性的阅卷范围、受限制的阅卷阶段、多样化的阅卷方式以及比较大的阅卷风险等方面。纵观世界上不同法系国家及地区的立法设置及司法实践,大多数国家及地区对被追诉人阅卷权的行使阶段、行使范围的制度设置上具有相似性,但在行使主体设置上,大陆
我国自2012年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八条后正式确立公益诉讼制度,最高人民法院于2016年出台的《关于审理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消费民事公益诉讼解释》)确立了消费民事公益诉讼制度,该司法解释将诉讼请求限定为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赔礼道歉,但是未明确赔偿损失是否能够作为消费民事公益诉讼的赔偿请求。尽管最高人民检察院在
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rus-induced gene silencing,VIGS)是一种高通量的反向遗传学技术,相比于传统的遗传转化技术,VIGS技术因其操作方便、沉默效率高、应用成本低、高通量等优点,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不同物种基因功能的反向遗传学研究中。目前,VIGS在棉花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叶注射法(Leaf injection VIGS,Li-VIGS)进行,但Li-VIGS法无法研究棉
入侵种和土著种之间存在的生态学差异是抽象的概念,且很难量化,生态学家基于现代物种共存理论从亲缘关系和性状差异的维度综合一系列入侵机制假说强调物种之间的生态位差异和适合度差异对入侵成功的影响,强调入侵种在这两方面的独特性。菊科(Asteraceae)是中国具入侵植物数目最多的类群,也是危害性最为严重的科之一。本研究通过分析菊科28种不同等级入侵植物的种子功能性状特征,40个入侵种与其38个土著种的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