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单纯性肥胖病为研究对象,通过在体针的基础上结合同一穴区不同刺激点耳压治疗的临床观察,探讨敏感点与非敏感点对本病疗效的影响,为深刻认识耳穴反应点的临床价值提供客观依据。研究方法:将59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单纯性肥胖病患者,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A组30例,治疗B组29例。两组处方相同,主穴为中脘、天枢、气海、足三里、三阴交、曲池及耳穴脾、胃、三焦、饥点、皮质下、内分泌、神门,并结合随证配穴。体穴用毫针针刺,并在中脘、气海、双侧天枢穴上接以XS-998B型电针治疗仪,用疏密波,2Hz-10Hz-100Hz循环,留针30min,隔日1次。耳穴用CLRH-A型耳穴探测仪的探棒,以压痛法在穴区内寻找最敏感的反应点。治疗A组将王不留行籽固定于所选耳穴的敏感点上,嘱患者每次进餐前30分钟按压穴位,两耳交替,隔日换贴1次。治疗B组将工不留行籽固定于相同穴区的非敏感点处,其它操作方法同治疗A组。1个月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症状积分、肥胖指标(臂围、股围、腰围、腹围、臀围、腰臀比、脂肪率、体重、体质指数)的变化情况评定,参照《单纯性肥胖病的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估,数据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结果:(1)两组均能显著降低临床症状总积分,对全身症状具有整体良性调节作用;症状积分值的改善程度治疗A组优于治疗B组(P<0.01)。(2)两组治疗后均能显著降低多食善饥症状积分,抑制患者食欲;治疗A组在多食善饥改善程度和开始好转的时间上都优于治疗B组(P<0.05)。(3)两组均能使体重、BMI及脂肪率的数值明显下降,具有良好的减重减脂作用,其中体重、BMI的下降幅度A组比B组更加明显(P<0.05),而在降低脂肪率方面,两组作用基本一致(P>0.05)。(4)两组都能有效降低肥胖患者的臂围、股围、腹围、腰围、臀围,其中腰臀比的变化A组治疗后下降显著(P<0.01),而B组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组间比较,腰围、腹围、臀围的下降幅度A组优于B组(P<0.01或P<0.05)。(5)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A组为93.3%,B组为86.2%;A组的愈显率(50%)高于B组(24.1%),P<0.05。结论:体针结合耳压治疗单纯性肥胖病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各项肥胖指标,在同一耳穴区域内不同刺激点贴压存在疗效差异,耳压时找准敏感点能提高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