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一方水土,一方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同时与当地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如当地知名的礼仪节庆、口头传说、民间艺术、民俗活动等。基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强烈认同感,初中历史教学如果能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为重要依托,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则更容易调动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热情。同时有利于学生认识和理解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也能让这种文化认同感在学习中得到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历史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探寻“非遗”资源与历史教学的契合点,将活态的“非遗”资源应用到初中历史教学中,对于丰富初中历史课程资源,促进“非遗”认同者、欣赏者、传承者培养,增强学生民族文化自信心、培养学生家国情怀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结合曲阜地区“非遗”资源分布的具体情况,分析了曲阜“非遗”资源引入初中历史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及其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非遗”资源的策略和具体原则,并从课堂教学、课外延伸和实践案例三个方面作了具体探讨,旨在为初中一线历史教师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