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水承压破碎煤体渗透性演变与氧化动力特征研究

来源 :河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oyun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空区是煤矿火灾发生的主要危险区域。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导致井下破碎煤体所处环境地应力增大、地温升高,煤岩破碎程度增大,进一步加剧了采空区自然发火趋势。采空区煤自燃的发生过程及影响因素相对复杂,除受遗煤自燃属性、回采工艺、通风等因素影响之外,还与采空区遗煤赋存状态息息相关。其中,采空区破碎煤体的空隙率、渗透率对其自然发火过程具有重要内在影响。随工作面回采,采空区应力逐渐恢复,在不同的应力状态下破碎煤体具有不同的压实效果,致使碎胀系数不同,进而导致空隙率、渗透率不同。同时,在煤层开采过程中,因上覆岩层裂隙的涌水及注水、注浆等人防工程的实施,导致破碎遗煤的外在含水量增加,致使在开采扰动作用下采空区气-液-固三相介质并存,易形成采动应力场-渗流场-温度场的多场耦合效应,进而作用于煤自燃氧化进程。但是,目前考虑应力、水分叠加作用对煤自燃过程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见,因此,有必要基于采空区遗煤赋存环境,开展含水承压破碎煤体的氧化特征及内在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为认知采空区气-液-固三相煤低温氧化及自燃过程提供参考。本文基于采空区应力恢复、外来水分及煤自热的客观因素,通过自制试验平台与测试分析,开展了含水承压破碎煤体渗透与氧化特征研究,通过研究获得应力-水分-温度等因素作用下的破碎煤体的渗透规律与氧化特征,揭示含水承压破碎煤体氧化动力行为的差异性与致因,明确应力-水分叠加作用对煤自燃的影响作用机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采空区破碎煤体气-液-固三相共存环境及应力恢复现实,以空隙率为指标,构建了采空区破碎煤体气-液-固三相共存关系,结合空隙率对采空区漏风强度、氧气浓度分布及渗透率的影响,归纳分析了空隙率变化对采空区煤自燃过程的影响,明确了承压破碎煤体压实状态对煤自燃过程中传质传热的作用;率先通过同步热分析实验,测试分析了不同外加水分煤样在氧化升温过程中失重速率、临界点温度与初始外加水分含量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发现,随外加水分含量的增加煤样临界温度先降低后升高,试验结果显示在外加水分含量为6%时,煤样的临界温度最低,说明此时煤样自燃危险性最大,证实了煤自燃临界含水量问题。2)通过对不同初始外在水分含量煤样逐级加载试验,测试分析了不同外在水分含量煤样在承压过程中的应力应变曲线、碎胀系数、空隙率演变特征。试验发现,在应力-水分叠加作用下,破碎煤体的碎胀系数随外在水分增加而增加,湿膨胀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应力为主导的应变。采空区应力状态、水分含量及温度场变化将改变破碎煤体的应力应变曲线,进而改变其碎胀系数,致使其空隙率变化,可知在采空区应力场、水分及温度场将作用于煤自燃的发生过程,这为后续研究含水承压破碎煤体的氧化特征提供了事实依据。3)基于采空区破碎煤体气-液-固三相共存环境、破碎煤体传热与传质过程关键耦合参数,理论推导了应力、温度和水分对破碎煤体空隙率、渗透率参数的控制边界方程,辅助承压破碎煤体多孔介质内气体状态、损伤变量、力学参数等耦合关系,建立了含水承压破碎煤体升温氧化过程中空隙率和渗透率演化方程及含水承压破碎煤体升温氧化过程中气-液-固三相耦合模型,为后续研究气-液-固多场耦合条件下承压破碎煤体低温氧化特征提供了理论指导。4)基于空隙率、渗透率在煤低温氧化过程内在作用及所建立的理论模型为指导,开展了不同应力、不同温度状态下含水煤样空隙率和渗透率变化规律试验研究。试验发现,在轴向应力达到6MPa之前,轴向应力相同时随着含水率增大,煤样的空隙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轴向应力达到6MPa之后,轴向应力相同时随着含水率增大,煤样的空隙率逐渐减小;不同含水量煤样的渗透率与轴向应力之间也满足负指数函数关系,在相同应力作用下,随着含水量的增加,煤样的渗透率逐渐减小。5)实验研究了含水承压破碎煤体的低温氧化反应特征,得到了煤低温氧化过程中放热强度、耗氧速度、氧化衍生气体等指标随应力、温度、含水量的变化规律。基于不同含水量、不同轴向应力加载条件下的破碎煤体低温氧化特性实验结果差异性,在分析含水承压破碎煤体的空隙率演化规律的基础上,结合煤体渗透特性对煤自燃的影响,从耗氧速度、放热强度、导热与传质等方面对含水承压破碎煤体氧化行为的差异性致因和机理进行了研究。6)基于含水承压破碎煤体氧化特征识别,提出了水力化防灭火技术体系,实践了超前钻孔“灌-注-抽”防灭火技术、顶板巷埋管注水淋灌技术、采空区倾向插管等“高低位”相互配合的水力化防灭火技术,通过工业性试验,结果表明,在立体水力化技术措施干预下,工作面上隅角、顶板巷内的CO浓度明显降低,采空区自燃氧化带宽度明显缩短,煤体自燃倾向性等级降低,工作面推进过程中采空区最高温度降低。水力化措施的实施有效抑制了煤氧化自燃进程,有利于实现工作面的安全回采。本论文有图65幅,表8个,参考文献122篇。
其他文献
在当前信息化发展背景下,智慧课堂的诞生给教育领域带来了一次全新的变革和冲击。在此过程中智慧课堂就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重要产物之一,能够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围绕着新课标改革的相关理念,能够在课堂上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呈现出丰富的知识。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英语学科十分重要,学生需要针对性强化自己的英语写作能力,在此过程中掌握写作的基础知识和方式技巧。本文在智慧课堂模式背景下
期刊
<正>"十二五"期间,我国清洁能源快速发展,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分别增长1.4倍、2.6倍、4倍和168倍,其中风电无论装机规模、增长速度,无疑都是佼佼者。2015年中国风电并网装机累计已超过100GW,居全球首位。2005年中国风电总装机占全球装机仅为2.0%,仅仅10年时间这一比例已达25.9%。"十三五"期间,中国风电仍将持续快速发展,装机总量将翻1倍达250GW。
期刊
掌握爆炸火焰及冲击波的发展、传播特性是有效控制瓦斯煤尘爆炸事故的重要基础,然而爆炸火焰及冲击波在传播过程中受到可燃物本身性质及巷网传播空间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使得爆炸火焰及冲击波的传播过程异常复杂,因此,需要完善复杂巷网内爆炸火焰及冲击波的传播理论,研究多种因素耦合作用下爆炸火焰及冲击波在不同结构类型受限空间内的时空演化规律,本文针对上述问题,采用试验研究、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
学位
考虑水力化破煤增透措施存在堵塞煤体孔隙、阻碍瓦斯解吸通道等不足;本文利用磨料空气射流对钻孔内的煤体进行冲击,以达破煤的目的,利用磨料气体射流破煤可以弥补水力化措施的不足,减小水力化措施对瓦斯解吸的影响,促进瓦斯抽采效率。为此,本文首先根据现场条件,提出了利用射流泵技术实现磨料与气流在钻杆末端后混合的方法,并以此研制了后混合磨料空气射流破煤系统的基本结构。然后研究了射流泵结构对气流和磨料的加速规律,
学位
专利侵权判定遵循“全面覆盖原则”,即被控侵权的技术方案只有在包含了权利要求书记载的全部必要技术特征的前提下,才成立侵权。按此,专利权的保护范围被严格限定。但在实践中,伴随着大量专利间接侵权行为的出现,传统的专利侵权制度已难以满足权利人利益保护的需求,必须在制度层面对实践问题进行新的结构化安排,从而实现专利权人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平衡。本质上,专利间接侵权行为是对专利权人市场份额的侵蚀。在“加强知识
学位
报纸
相对于炸药爆破、水力压裂等一些破煤、破岩的致裂增透促抽技术,高压气体冲击技术在安全、经济和环保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在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今天,该技术是对破煤、破岩以及后续瓦斯抽采等进行绿色施工的有力实践和落实,目前在混凝土、岩石岩体破裂,尤其在煤岩体破裂增透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本文综合参考和运用煤力学、材料力学、爆炸力学、损伤力学、波动力学、振动力学、断裂力学、流体力学、气体动
学位
煤层气开采是解决能源供需矛盾和煤炭开采走向绿色清洁高效之路的必然选择,也是降低或消除煤矿瓦斯事故、减少煤矿温室气体排放的科学抉择。对地面煤层气开采技术及煤层气运移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对提升矿井瓦斯灾害防治水平、提高煤层气开采和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岩石力学、扩散动力学、渗流力学及技术经济学等理论,采用多种方法揭示了沁水盆地南部3号煤储层的多尺度孔隙结构特征,开展了煤的瓦斯解吸和扩散特性
学位
<正>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性课程,《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版)将思政课定位为活动型课程,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明确指出:"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可见,重视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统一成为思政课的一个重要特征。让思政课活起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润物有声"的作用,需要借助
期刊
软煤是原生煤在构造应力的作用下发生严重破坏的产物,软煤的瓦斯解吸率、抽采率低,导致大部分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发生在有软煤发育的地方。对软煤采取压裂、增透措施后,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渗透率,但是仍然存在着瓦斯涌出量衰减快,瓦斯治理达标周期长等特点。采用煤层注水措施时,水分在煤体内流动过程包括渗透的过程及自发渗吸的过程。渗透的过程时间短、范围不大、湿润效果差,该过程主要驱替游离瓦斯,驱替量呈现很快的衰减
学位